谈初探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10691 浏览:445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教学是否成功,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看它是否有效益。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在制定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为追求形式而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适度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合理使用有效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求知动机

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往往会对实验现象有很浓的兴趣,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兴趣,也不知道应该如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探究问题,更不会联系到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从而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的不断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各种途径来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最大动机。
例如,在讲“焰色反应”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问题:节日里放的焰火为什么会五彩缤纷?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非常神秘,因而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讨论,在愉快的气氛中了解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在设置教学过程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合理的思维阶梯,使所有学生均能感受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注重先学后教,做到当堂训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改革,它改变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非常明显,而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它不仅使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课堂教源于:毕业小结www.618jyw.com
学的过程由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自己探索、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必不可少的过程。
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同时掌握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制指示花朵浸取液等指示剂。同时,提供白醋等五种溶液,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选择药品,安排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实验完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小结,此时,教师应将重要的实验结论记录下来。在该过程中,通过多方观点的交流,思路的梳理,能够形成互补效应,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升。

三、实施精讲精练,达到课标要求

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所谓精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配合教材内容。精就是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努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
第一,在开始几个单元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每天早自习读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几分钟。第二,有计划地在上课前听写1~3种元素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分小组批改(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未写正确的则要求重写,这样可促使学生在平时识记化学用语,使学生在读写化学用语中联想其含义,加强记忆。第三,根据作业批改记录情况在全班作正误练习,教师说意义,学生写“用语”,或者学生一人说“用语”,一人说意义。严格训练,形成正确书写的技能与习惯,达到初中化学教学课标的要求。

四、应用先进科技,增加课堂容量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突出显示事物的特征、变化规律,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研究探索的平台和背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连接教学内容与外面的生活世界,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授课过程中,教学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形式强化本节课的学习信息,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然后再配以适当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复习O2、H2、CO2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时,若用传统的方法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但如果制成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化学教师应学习新理念,呈现新姿态,探索新教法。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教育事业就一定会有全新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