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引动目标导引,理由引动,有效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赞:6686 浏览:220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总领原则,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往往通过“问题串”层层展开,节节攀升,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本文以《指数函数》(第1课时)的两个片断做了很好的说明.
关键词:目标导引;问题引动;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转变,但是有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随意性很大. 表面上,课堂的气氛很热闹,但课堂教学是否真正有效,学生的能力是否真正得到提高,还是一个问号. 笔者认为一堂有效的数学课,首先应该基于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然后在课堂中基于目标分步实施教学计划、在教学实践中,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方能使教学做得切实有效,笔者将此称为“目标导引下的有效教学”.
本文将以“指数函数”一节课的教学为载体,来说明目标导引教学在课堂中的实施.
这是指数函数的第一课时,在教学前我们需要确定其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应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依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中针对指数函数这部分内容指出: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画出指数函数的大致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解读,分解出本课时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具体实例,学生能体会指数函数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从具体实例中概括出一类函数的典型特征,形成指数函数的概念.
(2)学生会运用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研究函数的性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能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
(3)学生能够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幂的大小,并体会指数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
片断1(新课引入):
情境1(折纸问题):将一张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白纸进行多次对折. 对折多少次后其高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情境2 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这种物质剩余的质量是原来的84%,如果经过x年,该物质剩余的质量为y,如何描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T:对于情境1,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研究方案.
S:只要将折后的纸张层数与一张纸的厚度相乘,然后让乘积大于珠峰高度就行.
T:方案不错!请你说出对折次数x与对折后纸的层数y之间满足的关系.
S:y=2x.
T: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S:我折了几次后找到规律的.
T:很好!其实,你是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归纳过程,这个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发现事物的规律.
此时,教师又给出了第二个问题:对折后每层纸的面积y与对折次数x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记原来纸的面积为1)
S:跟刚才同学的做法一样,我的结果是y=
.
T:嗯,挺好的,你其实运用了类比的思路思考问题,类比思想可以使我们更易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接下来,教师给出情境2,有了情境1问题的解决作为铺垫,学生很快有了答案. 教师继续设问,“情境1、2中的三个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能构成函数关系吗?那定义域又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从而逐步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片断2(图象与性质探究):
教师给出探究问题:指数函数有哪些性质?你将采取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教师将附近的4-5位学生分成一小组,指定每组的前排第一个为小组长,负责记录总结与发言,然后教师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与研究,教师巡视之后,选了两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发言,汇报本小组的研究结论,并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讨论的“成果”. 两个小组都是通过图象进行研究的,其中一个小组利用描点法画出了y=2x与y=3x的图象,但只画出了y轴右半边的部分,另一个小组画出了y=2x与y=
的图象(画的比较准确和完整). 组长在发言中都只说了图象升降趋势,即函数的单调性.
T:你们怎么想到用图象来研究的?
S:我们以前学二次函数的性质时,就是主要看图象的,所以我们也画图.
T:厉害!看来二次函数的学习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从中也学到了研究的一般方法. 但是,我们要研究的是y=ax(a>0且a≠1)的性质,你怎么看?
S:我们先取几个a的具体值来研究.
T:非常好,同学们再一次运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大家看这两小组的研究情况,你更赞同哪个?
S:第二小组. 因为第一小组只是代表a>1的情况,这还不行,需要取a∈(0,1)的值,例如a=,.
T:嗯,非常棒!那请大家再评价一下这两个小组的作图情况.
S:第一小组的图画得不全,y轴左半边的部分没有画出来,第二小组的比较全面.
T:你怎么知道y轴左半边的部分没有画出来?
S:因为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R.
T:对极了!那么对于他们研究的性质还有补充的吗?
S:我认为图象应该都在x轴上方,所以值域为(0,+∞),图象还都过(0,1)点.
T: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结论,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1)y=2x;(2)y=3x;(3)y=
的图象,看看它们是否都有这些性质.
经过补充作图,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过程略).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组织,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学活动应以“问题引动”的方式为学生的认知发展铺设一个个台阶,层层深入、步步升华,最大限度地实施有效教学.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