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教学设计一节基于网络环境下性课题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7420 浏览:234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是一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题教学设计,它是圆锥曲线应用隧道设计方案的研究性课题,围绕主线课题确定、探索、交流评价、形成成果、成果展示等阶段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实践体验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题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加强学生数学意识,引导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生产的实际中去,切实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施《隧道设计研究方案》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圆锥曲线的定义及几何性质,会利用这些定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义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而对曲线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则关注很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教学手段,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尤其是多媒体的效果图演示及网络的实效性和高容量,突破学生在旧知和新知形成过程中的障碍. 另外,也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效率,节省了时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平等地加入课题研究小组中,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走访调查、组内方案的优化组合,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 这样,可以增进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和形成新的学习动力.

2.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堂课采用探究性及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通过对隧道截面形状、结构、功能的创造性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习的学习策略;人人参与,课堂活而不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完成、合作解决集体研讨的学习方式,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经历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

3. 课堂时空场景的转变

教师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扩展学生多元学习的机会与体验,数学教学要多元化,即教学在时间场景上的多元化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本堂课所研究的课题,将思维拓展的空间更多地留在了课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去创造性的美化生活.

4. 教学媒体的转变

本堂课“隧道设计研究方案”学生从知之不多到较为熟悉,离开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是难以开展此类课题的. 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加大了师生、生生间信息交流,在平等对话和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迸发出的创造性火花成了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增加了教学的不可预见性,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5. 有待改进之处:

(1)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较为复杂的“隧道设计工程”,仅仅依靠网络信息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走访调查,实地考察等科学研究方法,由于是参赛课,因此无法实现,略感遗憾.
(2)学生设计的截面形状的数学模型较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未能一一列出,使得本堂课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显得有些单薄.
(3)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最重要的环节是交流评价,教学设计里笔者注意了该环节,但是在课堂上落实得不到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