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技工心理契约论在技工院校班级管理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32245 浏览:1461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心理契约是以组织与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为纽带,反映交往双方对于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心理期望。把心理契约理论引入技工院校班级管理中,有助于德育工作的改革。本文阐述了心理契约论的内涵、特点,分析了构建班级心理契约的对策,以期提高技工院校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关键词: 心理契约 班级管理 技工院校 构建策略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技工院校生源的特殊性,使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依然是困扰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难题。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开展德育活动的组织载体,加强班级管理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班级管理较多地依赖规章制度,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无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导致班级管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从教育的功能与学生培养的视角来看,以人为本是班级管理的价值诉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德育工作上一个台阶。传统“制度至上”的管理模式带给学生更多的是对学生“自由”的束缚和思想的禁锢,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是德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而班级的心理契约管理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满足这种价值需求,为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可能。

一、心理契约的涵义

“心理契约”理论是西方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交叉的研究领域,并且日益受到我国企业管理界的重视。组织心理学家阿基里斯在其《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最早使用心理契约这个词,他强调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正式组织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愿望,它们同样是决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管理心理学家薛恩把心理契约视为“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结合学者的研究,心理契约我们可以理解为:心理契约是以组织与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为纽带,反映交往双方彼此对于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心理期望。人与人精神层面的交往很难通过合同来约定,这就需要心理契约起作用。心理契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组织管理领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契约理论也被运用于班级管理中。在班级里,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有着各自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尽管学校和班级规章对学生管理做了详尽规定,但是在班主任与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彼此之间的沟通、尊重、理解和信任。为此,班级心理契约就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一系列相互的期望,以及双方之间的一种责任、义务、承诺与互惠。班级的心理契约管理取代班主任主宰的传统管理方式,是师生智慧、能力的体现和挖掘,是以师生的平等对话取代班主任的话语霸权,体现“以生为本”的和谐管理思想。

二、班级心理契约的特点

班级心理契约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师生之间的一系列相互期望。它是一种心理理解和感知,是联系师生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教育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反映了教育关系的本质面貌。班级心理契约与学校正式的规章制度相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认知的主观性

班级心理契约的内容蕴涵着对方满足自己某种需要或表现出某种相应行为的预期愿望,只要其中一方坚信对方已经做出承诺,就可以成为心理契约的内容,并不依据其他正式的承诺。由于学生个体对于他与班级组织之间的关系有着自己的领悟、看法和判断,其内心深处可能会与班级规章内容有着不一致的地方。如果感知到自己的“许诺”和“期望”没有得到满足,即心理契约遭到违背,学生就会感到失望,甚至痛心、愤怒,将会采取一种“软对抗”的形式来表达自身的不满。心理契约的违背通常会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阻力和不良的影响。

(二)形式的内隐性

心理契约内容十分丰富,虽然不像正式契约那样形成正式的文字记录,在形式上也没有明文规定,甚至未口头表达过,但契约确实存在。往往通过心理期望的方式深深隐藏于契约双方的内心深处,借助激励、启发、诱导和感召等进行柔性管理。由此可见,这种心理期望本质上是一种主观感觉,个体不同的体验和见解有时会造成自己的期望与组织的解释之间的差异。和谐、良好的班级心理契约能够使师生双方产生较好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从而对班级的良性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过程的动态性

一般而言,班级规章制度作为正式契约在内容、权利和职责方面是相对稳定的,较少发生改变。但班级心理契约却处于一个不断变更和修订的状态,没有固定的内容和形式,师生间的信任、期望和要求这些隐性内容不仅受学校和班级环境影响,还受班级教师的更迭和师生行为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其变化往往是单方面的。同时,这种变化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不同的班主任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隐含期望;不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同的学生或者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期望。所以一方心理契约内容的改变要求对方不断地分析和领悟,并适当地予以回应。

(四)影响的深远性

随着班主任班级管理时间的推移,他对学生心理契约所涵盏的范围越广,师生相互期望的内容也相应越多。如果班级心理契约得到很好的维护和构建,就会产生强大的教育行为驱动力,促成班级目标的实现。反之,如果班级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遭到破坏,出现心理契约的违背,产生的负面效应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规划乃至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班级心理契约的构建策略

班级心理契约的构建是师生间的互动、互惠的情感交流过程,也是充分发挥师生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的过程。班级心理契约构建的过程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班主任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合理的成长环境,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在技工院校构建和维系良好的班级心理契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一)主动构建信任关系

在初期,双方信任关系的构建至关重要,班级心理契约的起始阶段最容易遭到破坏。技工院校的部分新生由于入校前对新学校的憧憬,对专业的不甚了解及对招生资讯的片面理解,往往在入校初期,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挫败感等不良情绪,之前的心理契约就会发生动摇和重新调整,甚至会出现退学行为,这对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班主任应结合学校情况及时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专业指导、职业发展规划及就业前景的教育,同时把心理辅导及时跟进,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对新环境、新人际群、新课程的诸多不适应,尽快调整学生的失衡心态,抓住建立心理契约的关键时期。

(二)正确表达明确合理的期望

心理契约是以组织与成员之间相互的心理期望为基础的,师生之间都存在对彼此的期望。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H.Vroom)的“期望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当人们认为有较大可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并且实现这种目标对他们非常重要时,人们实现目标的动机水平才会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构建心理契约的关键是明确双方合理的期望。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对班集体及班主任所抱有的合理期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班级和班主任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最终使师生双方的需求达到和谐统一、默契的状态。这种心理契约越公开、越具体,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它被破坏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应最大限度地使这种需求明确化和公示化,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班级的状况和发展作实事求是的介绍。

(三)坚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只有触及心灵的管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因为心理契约具有内隐性,所以班主任一方面要善于表达自己及班级的愿望,使学生正确接受与理解,只有这种愿望是合适的、真诚的,才能激发学生对班级、对自己的责任感。班主任可以通过有形的或无形的规范向学生暗示学校、班集体或教师需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建立学生提出意见、发表心声的平台与机制(如个别谈心、班级信箱、班级日志、班级群等方式)。
“亲其师,信其道”,通过多渠道的沟通,班主任可以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给学生提供成功体验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时有效地沟通,一方面班主任可以随时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期望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班主任的期望和自身的问题。如果因为沟通不充分,一旦发生矛盾,学生就会归因于班主任故意违反契约,那么随之的反应就是负面行为。因此,及时有效地沟通可以削弱和消除消极影响,促进师生建立信任的关系,为班级的管理奠定基础。

(四)促进管理柔性化

人力资源管理提倡“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的“柔性化管理”,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管理者更加看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他们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柔性化管理”同样可以运用到技工院校班级管理中。技工院校教育的对象大多是青少年,正处于逆反心理极强的阶段。强制性的管理手段越来越难以奏效,极容易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采取过激行为。在管理过程中,利用“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必不可少,但班主任若能在引导学生遵纪守法的同时,使用柔性化的管理方式,效果将会大大改善。通过实行柔性管理,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学生个体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呵护,使每个学生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积极努力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

(五)发扬积极健康的班级精神

亚斯贝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陶冶。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组织文化作为信念、道德与心理的力量对于组织成员行为具有支配与引领、规范与调节的作用。创造出“奋发、进取、和谐、团结、好学、谦虚、平等”等为核心价值的班级文化,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可以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催化力量,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舆论和班级公认的行为习惯,可以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可以形成浓厚的学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信心十足坚定,学习方法科学论文下载中心www.618jyw.com
合理,学习效率提高;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并使学生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

(六)建立科学操行考核制度

设置科学的操行考核指标,避免考评中的主观因素影响,注意对学生进步的肯定,并商讨改进的意见,可以防止造成学生心理挫伤以及对立情绪,避免构成心理契约的破裂。在操行考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科学的定量与定性的方法进行充分的考量评估,不仅要重视对结果进行考量,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发展过程进行评估。对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评价的同时,对考核操评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和沟通,这样可建立相互的信任,搭建心理沟通的桥梁,消除因此而产生的对立倾向。

(七)提升班主任自身素质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在构建班级心理契约中,班主任起主导作用,其自身素质是信守心理契约的重要支点,并决定着班级心理契约的水平。契约是心理上的,不是强制的规定,需要在学生心服口服情况下进行,这就要求班主任具备高尚的品质。学生对班主任的素质期望,包括班主任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在道德修养方面,班主任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人格,有坚定的信念和优良的品质,有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教育态度;在专业素养方面,班主任必须有广博的知识结构、科学的教育观念、娴熟的教育技能及对学生需要的感知和体悟等。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用自己的劳动、修养和智慧打动学生的心,获得学生的认可,使学生心灵深处持有适当的期望峰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有时甚至是终身的。基于这一点,教育过程中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心理契约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激发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流动的过程。班主任应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地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同时要加强监督,对履约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进行调整控制,有效进行风险防范。认真遵守师生间的心理契约,重视并尽可能及时地给这些期望以恰当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的共同管理,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鲁兴梅,张永洁.浅谈中职教育过程中心理契约的构建和维系[J].卫生职业教育,2011(10).
田崇峰,陈智豪.心理契约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0(10).
[3]华南.心理契约:大学班级管理新境界[J].扬州大学学报,2011(2).
[4]朱智刚.心理契约:班级管理的副本[J].教学与管理,2009(5).
[5]聂兆福.论心理契约与德育的适合性及其作用机制[J].教学与管理,2012(1).
[6]樊立三,隋鹏.基于心理契约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11(8).
[7]黄益卿.探究心理契约理论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广东教育,2012(5).
[8]申来津.心理契约:德育提升的支点[J].教育研究,2003(7).
[9]林冬桂.班级管理通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11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技工院校德育教育与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ZX11JZ0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