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探究关注学情激发参与引导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25750 浏览:1181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关注学情,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设计种种方法,创造种种情境,激活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真正能各抒己见,表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下面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几点做法:

一、关注学情,激发参与

所谓学情是指: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先天遗传和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因此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这种认知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在新知建构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在教学中,“教”要为“学”服务,教师必须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尽可能给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改编加工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创造、学会探索、发展自我,也使所学的知识学得更宽、更活。例如,在回答某个问题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观察角度、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不能一样,甚至千差万别。在这种时候,就可展开讨论的教学形式,让大家都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看谁的看法更合理,理解更深、更透。这时,老师可保留学生的看法和想法,表扬他们的参与和发现。这样做,既尊重每个同学,又使更多的同学得到参与,得到锻炼,得到发展。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有必要创造一些可以自由选择内容的机会,比如在理解一些课文内容时,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喜欢哪个词就针对哪个词谈谈理解,自己理解了哪段话就读给大家听,自己喜欢哪些句子、哪些词、哪一段……就把它背下来,摘抄下来,积累下来,读给家人听等等。这些形式,学生乐于接受,参与的积极性高,特别是在讨论和背诵时,他们的思维更积极、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听说能力、朗读能力、思维能力等,特别还能在优美的文学海洋中遨游,树立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运用手段,促进参与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源于:毕业设计论文网www.618jyw.com
,增强进取动机,改善学习态度,实现“乐学”。我的具体做法是:

1. 以境激趣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情绪高涨、兴趣倍增。例如,我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播放了电视录像《钱江潮》,再现了潮来之时由远处的“一条细细白线”到近观“白色城墙”的全过程,学生观其形,闻其声,领略了钱塘江潮“山崩地裂”“浩浩荡荡”的磅礴气势。一节课,学生始终处在欣赏、品评、回味的亢奋之中,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2. 以疑激趣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自读中发现问题,并设置质疑问难这一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全神贯注》一课时,我让学生看课题提问:“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课文写谁在全神贯注?他为什么全神贯注?怎样才能全神贯注?这样从课题入手,“触一发而动全身”,将学生的思路和作者的思路紧紧联系起来,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以动激趣

小学生有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对自己所扮演的文中角色倍感兴趣。为此,我根据课文特点,顺应学生的迫切需求,创设表演良机,促进学生深化感情认识,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例如教学《两小儿辨日》时,让两位同学分别扮演“问者”和“孔子”,学生将自己对语句的理解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这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4. 竞争激趣

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举行学习竞赛,是减轻学生疲劳、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如识字,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这样就导致书写正确率下降,于是我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这样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三、提出问题,顺学而导

学者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是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的。”在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对理解问题有帮助,又有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上,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教师也要创设各种质疑氛围,引发学生质疑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以“疑”促思,而教师则据“疑”而导。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预设中质疑,教师在学生的生成性质疑后顺学而导,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积极性,还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时,教师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几方面内容?”引出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试着针对课文提问题。学生就能提出:(1)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呢?(2)作者为什么要写《威尼斯的小艇》……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也是他们积极参与的表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不急于去给他们现成的答案,也不急于让好的同学马上解答。而是进一步启发、引导,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获得思想启发。当然,也可查查资料和工具书帮助理解,鼓励他们大胆地参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答案。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就要关注学情,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为指导,以探究发现为手段,变以“以教定学”为教师引导下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