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困惑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困难和困惑生

更新时间:2024-04-20 点赞:33123 浏览:148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为教师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硬件和软件都相对薄弱的农村,教师更是遭遇到巨大的挑战。新课改的先进理念给了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强烈的冲击,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困惑。
关键词:农村;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改;困惑
青海省从2010年9月在高中学段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本人有幸在2011年加入到新课改的行列。回顾两年的教学情况,作为一名农村高中的历史教师,“新课程到底该怎么上?”成了我和同仁经常探讨的问题,身处课改一线的我深切地体会到新课程带给我的困难和艰辛。下面我将我体验的困难和产生的困惑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初中基础知识相当薄弱,初高中学段出现断层现象

现用的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用的是模块专题方式来编写的,它是建立在学生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基础之上的,同时新课标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学生必须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掌握大量的史料。但是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初中的课改已实施十年,但由于社会“重理轻文”社会大环境、高考就业的压力、家长的教育观念加之中高考的评价体制未发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历史学科在初中学段常常陷入“二流学科”的尴尬境遇,加之一些教师错误的引导,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就是“背”,学历史靠的是记忆力,而不会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我们上课时经常需要补充学生应该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因为没有必要的知识积淀,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和探究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二、教材和农村的实际相脱节,处理难度大

1.对于课堂教学,教材是根本,但是新教材理论性太强,新教材内容太多,容量大,如《伟大的抗日战争》在新教材中一节课要处理完,在有限的时间里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感觉教起来非常吃力。
2.以模块专题方式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大,而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这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展开讲,时间不够,教学任务很难完成;不展开讲,学生仍然茫然。
3.专题史人为地割裂了历史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政治事件的形成往往与经济事件、文化事件紧密联系,单独学习政治史是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的。
4.有些内容的安排过于理想化,专家们是把我们的学生设想成接受过初中良好的历史课熏陶后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因此,教材安排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对上网查阅条件不具备的农村学校,许多安排在实际教学中只能流于形式或走过场,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

三、时间紧、任务重,课时安排严重不足

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大部分学校带有明显的“重理轻文”倾向,在高一年级历史课每周只有两节,而加大了语、数、外和理、化的课时比重,一学期以来除去放假、考试和学校的大型活动占用不说,即使每节课40分钟的时间内都是按照既定的计划开展教学,一学期40节将无法完成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至于单元练习以及练习讲评就根本没有时间了。为加快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又不得不取消一些环节和知识点,但是这样做源于:大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又明显违背新课程理念,既落入传统课的俗套,又给以后高二和高三的教学增加负担。

四、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观念明显滞后

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好比雾里看花、朦朦胧胧不能看清,也就谈不上怎样推行。究其原因,一是教育经费的短缺,二是教师教学负担的沉重,使得学校既没有能力,又没有时间把教师送出去参加培训。虽然也有一些教师,他们知道学习是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究的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但因为课时比较紧张,仍然不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认为,对于一些结论,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到,太过于耗费时间,由教师分析或者直接给出,所花费的时间要少得多,这也是事实,就从我的历史课堂来说,如果师生双方课堂互动太多,肯定不会完成本节课教学的既定目标。而且,在有限的课时数下完成教学、训练、讲解、复习备考,许多教师选择了“一言堂”。
牢骚发了这么多,但是学历史的我们都应知道李大钊说过这么一段话:“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新课改对农村教育既是挑战,又是发展机遇,现在需要尽快全方位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积极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农村学校在新课改中的行动能力。
(作者单位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