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课堂教学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彰显数学课堂教学魅力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8479 浏览:265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已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超越课本的视野,拓宽数学的范畴,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使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因此,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于课堂教学中。那么,我们如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优越性,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彰显数学课堂教学的魅力呢?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堂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趣”是激发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它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高度活跃。教师能否在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利用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对图、文、声、像等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将多种媒体信息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有声、可视、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探究新知的。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 “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争论谁重”的教学情境:重250克的嘉顿饼干和重1千克的中华字典都认为自己重。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谁说得对?”“到底谁重呢?”学生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问题,这时,探究“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成了学生的迫切需要。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演示规律,突破学习难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各种感官,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这一课时的教学,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单凭课前准备的学具—-圆形纸片的剪拼,学生很难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这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演示剪、拼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先演示把一个圆分成两个半圆,用两种颜色表示这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接着将这些小扇形张开,排成两列,形成两排牙齿的形状,然后两排“牙齿”逐渐合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最后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剪拼,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剪拼后形成的图形就越来越接近长方形,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积是完全相等的。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演示,形象地提示规律,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生活场景,感受生活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因种种原因,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每天学习了新的数学知识以后,都走出校门,去找到相应的环境来应用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实际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发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彰显数学课堂教学的魅力,使数学课变得更精彩! 责任编辑徐国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