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习题巧心思,取精华,让数学习题增值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7128 浏览:236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要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建立起新概念,构建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那么学生在学到新知识之后,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这样才能巩固所学知识,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逐步形成数学学习的技能与技巧,不断提高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数学习题增值呢?

一、练习题设计贵在精辟,以小见大

数学课的课堂练习,设计的练习量应恰到好处,不能太少,太少不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效果,课堂结构也不够紧凑;也不能太多,太多会让学生感到厌倦,无所适从。练习题设计贵在精辟,在设计练习题时,教师不能搞题海战术,疲劳轰炸。
一次听一位教师授课《角的整理与复习》,他先列出一个表,让学生快速回答出各种角的名称与特征,还让学生说出各种角之间的关系。接着又开始复习知道已知角的度数,怎样求未知角的度数。复习完这些内容,教师出了8道关于各种角的名称与度数、特殊角之间关系的填空题,接着又出了一些关于求角的度数的计算题,最后还出了三道应用角的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囫囵吞枣地完成这些题目后,下课铃响了,老师再出了一道思考题,要求学生下课后思考,想到答案后告诉老师。
老师在台上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像赶集一样,看起来整个课堂“热闹”极了,但真正收获却微乎其微。在老师复习完特殊角之间的关系时,还有学生做填空题时说:“一个平角=(2)个直角,一个周角=(2)个直角。”课后,我私下问那个学生,为什么会答错了。他说:“老师说得太快了,练习题太多了,我把各种角全混在一起了。”这位老师以为,单元复习课就是先把全部知识扫描一遍,再逐个知识点出对应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复习一次就行了,实际上这种走马观花的复习课,忽视了教学的重难点,不得要领,学生全无兴趣。
课堂设计的习题要以小见大,设计的练习题贵精不贵多。适当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以充满自信的姿态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练习题组织形式应动静结合,形式多变

练习题组织的形式应多样化,动静结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口头回答和笔头练习相结合,教师适当进行讲解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数学老师上课时怕“静”,课堂一安静下来,老师就会想:是不是我的课堂不够吸引学生?是不是我设计的练习题数量不够?一些教师在课前设计很多有趣的导入,认为这样做课堂气氛就会好。数学是一门思考的学问,重视思维的培养,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动起来,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时教师又应该让学生安静下来,静静地思考、探索问题。
一位老师在教学完圆锥的体积后,出示了一道拓展性题目: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里面装有6厘米高的水,把一块圆锥形铁块放进这个容器里,铁块被淹没了,水面上升了3厘米,这块圆锥形铁块的体积是多少?很多同学列出式子: ×圆周率×(10÷2)2×3,个别同学列出了式子:圆周率×(10÷2)2×3,还有一位同学列式:圆周率×(10÷2)2×9-圆周率×(10÷2)2×6。评讲时,老师并没有急于对三种答案做出判断,只是让学生再认真地想一想,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还是三个答案都不对?为什么?教室一片安静,学生们都在静静地思考。最后,大部分学生都弄明白,第二、第三个答案都是对的,因为题目并没有直接给出圆锥的直径和高,只要能求出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就可以了,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跟圆锥的体积是相等的。假如老师没有让学生再认真地思考一下,就匆匆地评讲答案,那么这道题等于是白做了,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可能很多学生还会做错。

三、练习题设计应有层次,稳固中追求发展

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了解程度,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可以使全体学生能力得到各自相应的发展。数学教学遵循一个规律:从感性认识→熟练掌握→创造性运用,这是一个逐步加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设计练习时,要遵循数学知识的本身特点与内在联系,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这样设计出来的练习不仅具有基础性和连贯性,而且具有思维性和创造性。只有设计有坡度、有层次的练习,才能使学生对新知得到理解,旧知得到巩固,思维得到启迪,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对于设计练习题,教者可先从基本题入手,再过渡到情境题,最终发展到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到拓展题。整个训练过程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做能够让大部分学生吃得透,还能让尖子生吃得饱,让尖子生的思维不要停在某一固定的模式中,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既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更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责任编辑 史玉英)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