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启蒙:中国早期公民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18514 浏览:820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中华民国时期,由和学界共同推动了公民教育的发展,兴盛一时。其中,既有理论的传播,也有实践的探索。本文主要从课程的知识维度和教学的实践维度,对中国早期即中华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进行考察和研究,所参考的资料大部分为民国书籍和期刊等。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分述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阐述本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梳理近年来与公民及公民教育等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澄清本选题涉及的重要概念,界定研究对象,说明所用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为公民与公民教育概述,考察西方公民身份的起源、变迁,梳理西方公民教育的主要发展历程,然后概述了中华民国早期的公民身份建立和公民教育兴起的情况。第三章主要研究中华民国公民教育课程内容,以课程标准和教材课本为蓝本,从多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考察和研究,包括政治法律维度、道德维度、经济社会维度等。第四章侧重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考察中华民国时期公民教育实施的情况,重点涉及环境与设备、原则与方法、评价与师资等维度,并且以国立中心大学实验学校为个例,从现实的角度考察当时的实践情况。第五章是对中国早期公民教育的反思和总结,探讨公民教育在中国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总结公民教育实施的特点和经验,分析20世纪80年代公民课短暂复归现象,论述公民教育的启蒙作用及其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本文学术创新之处在于深入公民课程内部,归纳出课程内容类型和实施维度,以教育学学科视角探讨公民教育的发展脉络,并尝试以个案研究作为考察教育历史的独特视角,结合现实对历史进行经验反思和理论总结。【关键词】:公民公民教育启蒙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6-7ABSTRACT7-10第一章绪论10-18一、选题价值和意义10-12(一)学术价值10-11(二)实践意义11-12二、研究现状12-15(一)中国近代的公民教育史12-13(二)西方公民教育与国际比较13(三)中国当代公民教育实践13-14(四)中国近代社会状况考察14(五)全球视野下的"公民观"14-15三、研究对象和方法15-18(一)相关界定15-16(二)研究方法与视角16-18第二章公民与公民教育概述18-30一、西方的公民与公民教育18-25(一)西方公民身份的起源与发展18-21(二)西方公民教育的历史考察21-25二、中国早期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25-30(一)中国早期的公民身份25-27(二)中华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概况27-30第三章中华民国公民课程的知识维度30-42一、政治法律之维30-33二、道德之维33-38三、经济社会之维38-42第四章中华民国公民练习的实施维度42-50一、环境与设施43-44二、原则与方法44-46三、评价与师资46-47四、具体实施——以国立中心大学实验学校为个例47-50第五章中国公民教育的反思与重建50-60一、中国早期公民教育兴起的社会条件50-53(一)政治转型与法律保障50-51(二)资本主义经济与资产阶级崛起51(三)市民社会雏形中的公共交往51-52(四)理性启蒙与民族救亡的双重变奏52-53二、中国早期公民教育的特点和经验总结53-55(一)学界主导,政府主办53(二)宗旨数次更迭,书刊出版繁荣53-54(三)注重行为练习,联系社会实际54(四)实施范围和对象有限54-55(五)国家主义为主,个人主义为辅55三、20世纪80年代"公民课"的短暂复归55-57四、启蒙与当代中国公民教育57-60(一)"启蒙"的蕴涵57(二)中国当代公民教育现状57-58(三)中国未来公民教育展望58-60参考文献60-66后记6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