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生态移民子女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24320 浏览:1088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开始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这种形势下,中心及各级政府制定了各项政策以保证整个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2003年与2005年国家制定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政策”,并依次在青海省内的部分地区分别实施了两项生态保护工程,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保护并改善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了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当地政府对部分地区还实施了鼓励居民自愿迁出的政策,由此两项工程的启动产生了庞大的生态移民群体,很多游牧民迁出了原来的生活地,移居到城镇边沿。鉴于两项工程的主要实施地区基本上是在较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三江源地区,移民的主体是以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在迁移到城镇后他们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这种改变不仅影响到已经成年的牧民一代而且还影响到了移民子女一代。相比原来生活在牧区的情况,移居到城镇的牧民在移民政策的影响下基本上都会送子女去学校读书,这大大提高了牧区教育的入学率。但是笔者通过实地观察,发现多数移民子女在接受了义务教育之后,就会选择闲置在家里,只有很少一部分会继续接受初中后教育或者就业。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大部分生态移民子女在义务教育之后放弃了继续受教育和就业呢?本文以这一问题为主要切入点,通过入户式的深入访谈,收集了第一手的访谈资料,在主要对于家庭方面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本文还收集了部分学校与政府方面的资料。在对于访谈材料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学校、家长、以及其生态移民子女个体等多方面对于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每一方面的解决办法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希望能够通过分析与研究,对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提高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文化水平,促进今后的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帮助。最重要的是期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促使更多的移民子女在义务教育之后能够继续接受教育促进个体的发展,这对于加速提高牧区居民文化水平,改善生态移民子女生活就业状况,实现生态移民地区的稳定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子女个体发展对策
【论文提纲】:摘要2-4ABSTRACT4-8第一章绪论8-24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8-9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9-16一、关于自愿移民与非自愿移民的研究9-12二、关于生存移民与生态移民的研究12-15三、关于活动|教育教学论文|儿童和教育功能的研究15-16第三节研究目标和内容16-24一、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16-19二、基本内容19三、主要研究方法19-20四、研究理论基础20-24第二章z镇生态移民子女初中毕业生流向状况24-31第一节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状况24-25一、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状况24-25二、调查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状况25第二节调查点生态移民政策实施状况25-28一、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概况26-27二、调查点Z镇的生态移民状况27-28第三节调查点生态移民子女初中毕业生个体发展状况28-31一、调查点Z镇移民子女教育状况28-29二、调查点生态移民初中毕业生流向29-31第三章移民子女个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31-53第一节家庭环境因素分析31-43一、家长教育观念及方式的影响分析32-38二、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分析38-43第二节教育因素分析43-48一、学校分布因素影响分析44二、学校教育影响因素分析44-48第三节移民子女个人方面的因素48-53一、影响继续教育的因素分析48-51二、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51-53第四章结论与建议53-62第一节结论53-57第二节建议57-62参考文献62-66附录66-67致谢67-69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9-7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