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进展为本改善职教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13464 浏览:571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自读课文《琵琶行》(白居易)的教学设计:本诗运用“读——探——比——评”的教学活动“链”组织教学。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采用“读探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互相探讨、教师点评,让学生把握琵琶弹奏灵活多变的旋律美,品味诗歌语言抑扬抑扬的音韵美。接下来,在琵琶的伴奏下,教师范读首段,大家有节律地朗读第二段,女生声情并茂朗读第三段,男生进入角色朗读第四、五段。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增强语感、乐感,体味诗歌语言的音韵美和琵琶乐曲的旋律美。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讨论,揭示诗旨,捕捉人物形象,把握诗情的意境,弄明白音乐描写与琵琶女命运之间的有机联系,领会“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真实内涵。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把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点拨琵琶女自叙身世与诗人倾诉郁闷是如何映衬的。激发学生将两个人物由盛及衰的命运进行系列比较。在这种以“天堂”到“地狱”般的骤变过程中,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而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比较法”去鉴赏不同体制,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旋律美,提高了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应让每个学生享有阳光和雨露,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进展个性。本课的教学,着眼于全体学生,让他们全员介入教学过程中各项有作用的学习活动,使之有介入感和贡献感。读《琵琶行》,悟“琵琶”语,解“琵琶”意,领“琵琶”情,诵“琵琶”诗,赏“琵琶”音,誉“琵琶”技,演“琵琶”人。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学习的主人公,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自主反复诵读课文,去欣赏诗歌语言的形式美和本质美,去感受琵琶弹奏的艺术美及旋律美,去体味文学形象的个性美和悲愤美。这样,学生在台上唱主角,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热情介入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教与学的革新教学论文,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新时期科学进展观的迫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去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精神。一方面教师的劳动应该是创造性的;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更应是创造性的。教学中,教师更为关注的不应是教材本身蕴含的知识目标,而应是追求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介入中获得进展。
教材的内容是前人聪明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门路”,怎样才能让这些教材真正变为学生进步的“门路”,帮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上”呢?我们必须灵活地运用教材。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首先运用教材激起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有了矛盾就有了兴奋点,有了积极主动性。然后运用教材去解决这些矛盾。最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思索,寻求进一步进展。也就是说,借教材的“门路”引导学生一步步往上攀登。

三、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咨询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中,偏置的师生联系普遍有着。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教师作为权威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作为学习者和接受者。这种师生联系是不会轻易容纳学生的自由意见与自主思想的。这种教师观反映在师生交流的指向上是单向的:老师——学生。亦如叶澜教授所讲: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或“听众”。
要营造有着宽松人际环境的课堂气氛,就要求教师走下“神圣的讲坛”,让每个学生享有“普遍交流意志”的权利,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学习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挚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得、咨询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致力于这种师生观的教师有两点是最基本的:
一是要欣赏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欣赏学生是热爱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要欣赏每个学生的个性。“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共性,忽视或扼杀孩子的个性。新型的师生观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个性的进展。教师要欣赏学生的与众不同之处,必须以深爱学生为条件。霍懋征老师80高龄了,在回首60年的教育生涯时,为没有丢掉自己的一个学生而感到欣慰。对于每一个学生,她总能找到一点去欣赏,以此激励,并满怀信心地期待他(她)的成功。丁有宽老师把事业的成功归结为一句话:“上靠阳光、下靠土地”。这“阳光”便是爱心:爱教育、爱学生。他说:“爱心是根,科研是本。”情感的交流是相互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由衷的欣赏,才会对自己更加有信心。教师千万不能对学生的体现漠然视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表达与发现。
二是要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宽容,这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也不过是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行为和学习上的各种错误在所难免。老师不能一味批评、指责,要多一份同情和理解。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帮助才能真正的合情公道、同等。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要接纳,要真诚对待,这是尊重学生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宽松同等的师生联系,和谐的教学氛围。
有一种观点笔者很赞同,就是说:“错误,也是一种资源。”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理念。学生千差万别,思维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不可能整洁划一。因此,宽容学生的错误应是老师的常备心态,学生错误的暴露和呈现,正是教学真正的起点,教师不应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错误熟悉,而应站在学生的态度上去“顺应”他们的熟悉,掌握其错误思想的运行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对“症”下药。“知出乎争”,学生只有经过浅析、判定,内心真正认同的知识才可能被消化吸收,他人的、书本的知识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知道,“知识的获取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新型的师生观使课堂布满、自由、同等的气氛,而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让教育、教学产生实效。所以,我们在夸大教学观、教材观的转变,夸大教学方式的变革时,不能忽视课堂新型的师生联系所起的重要作用。
以学生进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职教语文教学当因此而出色!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2.中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北京:语文出版社,200

3.

熊生贵.语文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4.高乃松.立足进展自主学习.教学月刊,2002,(3).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