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4997 浏览:15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进展。凡是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加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展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人才的需求,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现结合自己教学中的感受,谈淡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较其它学科的特殊上风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学生学习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以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白杨》一文中对学生真正震撼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能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的西部建设得更繁荣富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与这种高大挺拔的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便促使学生经常产生类似的道德行为。

二、用高大的形象影响学生。

以其人物形象的人格美、品质美,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詹天佑》这篇课文第三段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国家的嘲笑,敢于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不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吗?教师在导读第三段时,要结合每一段的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导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时,可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对工作严肃认真、遇困难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在导读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领悟詹天佑高超的聪明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创举,进一步感受支配詹天佑行为的强大动力——对祖国衷心地热爱,引导学生谈我们以他身上学到了什么,这样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以丰富的资料感动学生。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很多文章我总是查阅各种资料。如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我先查阅李大钊的生平先容,了解到李大钊是我党创始人之一,他始终战斗在反帝反封的第一线。被捕后,面对敌人的诱惑及严刑,革命意志始终没有动摇,他怀着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毅然走向了绞刑架。临刑前李大钊振臂高呼:"你们可以绞死我,但是绞不死伟大的共产主义。"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我相关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同学们被李大钊同志为了真理勇于献身,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染。

四、用生动的画面感动学生。

以革命先烈为题材的音像制品很多,我把这些音像制品根据课文需要进行剪辑,用于课堂教学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讲《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可以故事片《董存瑞》中节选这样一个场面:总攻开始了,冲锋的战士一排排倒下,关键时刻,董存瑞托起包,与敌堡同归于尽。最后将画面定格在一个特写镜头上,一双眼睛,眺望远方,目光刚毅。面对这样的画面,学生怎会不深受感动呢!
五、利用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语文教材思想内容丰富,插图及电教配套设施直观新奇,符合儿童观察特点,对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同时在教学知识的同时,留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就可以把德育教育贯串于对知识的教学中。小学二年级语文《我们成功了》课文中有北京申奥成功人们的喜庆场面我是这样进行德育教育的:我用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了中国历届奥运会的历史,和我们为申办奥运会所做出的努力。向学生说:“申奥成功是我们中国人期盼了多年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我们身为中国人,要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为成功而欣喜。“通过这样的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势,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也产生了兴趣。

六、将课文中关键性词句的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语文教材中,揭示课文思想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句子或段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悟点”,它是入“道”之门。要找准“悟点”,不仅要在深入挖掘每篇课文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总体,而且还要把握课文的局部,即对每个关键性词语、句子、段落的个性均有所领悟。如:在讲授《清澈的湖水》中“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牢牢地攥着面包纸。”这一句时,我先让学生表演攥着面包纸的动作,理解“攥”的含义,再进一步提问,小洁为什么牢牢地攥着面包纸,假如她把面包纸扔进湖里,湖水会怎么样?通过诱导启发,学生充分熟悉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然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到溪边捡垃圾,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

七、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如:《七颗》一文中,讲述了小女孩找水及给所有需要水的人和动物喝水的过程。学生学习了这个故事,懂得了善良是一种美德,就像一样闪闪发光。此外,我还经常利用学校的远程教室,借助多媒体的动人画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当然,在整个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也要以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等方面树立典型的形象,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
总之,教师要凭借课文内容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掌握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最佳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