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激活学生思维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13861 浏览:584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就要善于激疑促思。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索能力为重要目标,而僵化的教学不但不能达到这个目标,相反往往还扼杀学生的独立思索的灵性,滋生盲以的惰性。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教死书,禁锢学生的思维,而应将批判性学习的意识传输给学生,以而培养学生不迷信书本,不盲以权威,敢于独立思索,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型人才。
心理学也以为:“怀疑的感情是在缺乏可靠的证实时发生的。”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有价值的不足,是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取得明显效果的。我在教学《心声》时就在课前特意设置了这样一些不足:面对你的爸爸妈妈,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面对你的老师,你最想告诉他什么?你有什么小秘密想要告诉你的朋友?你想不想了解一个叫李京京的孩子的心声?……学生看了这些有趣的不足,再在老师的指导下朗读课文,发现文本,自主思索与小组交流,收获颇丰。这种激疑促思的作法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一篇并不怎么生动的文章就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与学生有序的交流探究起来了。后来的教学中,我也不厌其烦的运用过此法,效果真的不错。
让学生带着不足去学,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求知欲的体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宋代大儒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沿着“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过程循环往复的辨证思索与探究,针对老师确立的不足或课题,甚至可以是自己的质疑,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不断去发现。“探讨性学习”活动为学生质疑解难培养革新教学论文能力提供了宝贵的场所。美国教育家布鲁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不足。”怀疑才会使人们对事物的真实性进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获得正确的知识或新的知识。也只有怀疑和探讨才有发现和革新教学论文。

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就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意识和策略。

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索。它包括多向思维,变向思维和新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意识有了,学生往往就能以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的思索不足,这样的脑筋才是活的,才是新的,才会有超凡脱俗的熟悉和发现,学生才能大胆尝试革新教学论文。
在练习学生议论文写作“如何多角度立意”时,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材料:一面光滑的墙壁,一只正往上爬的蚂蚁。蚂蚁一次次的跌落,又一次次的往上爬……面对此情此景,亲爱的你有何感想?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由发言后,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坚持就是胜利”,“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些观点都是以正面立意,赞扬蚂蚁的这一行为。我在给了他们充分肯定之余。又因势利导:是否可以以另一个角度思索与评价蚂蚁的行为?在大家自由讨论后,新的说法逐一产生:大家说蚂蚁实在愚蠢至极,它为何不转变线路?它为什么不借助墙角的牵牛花往上爬?它为什么一定要爬上去?于是新的观点也因此而产生了——“放弃也是一种美”,“成功有时也要借助他人的气力”,“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对这些说法大加赞扬,并指导学生围绕观点浅析说理举证,拟写提纲。经过这样不断的练习,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再守旧,总是不断有所革新教学论文,常会给教师一个个意外的惊喜。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孔子说:“有教无类”。尽管语文教学涉及方方面面,但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潜力,推动教学论文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以而激发学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让学生以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以为,这也许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而有效的举措。
——激活学生的思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须。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