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19411 浏览:846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进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自主学习是新的课程背景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营造宽松、愉悦、自由的自主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师生同等基础上的交流活动。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指路人,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学生,关注学生,与学生时刻保持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欣赏、激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针对课文中描写雪景的一段提出不足:将“镶上一道银边”的“镶”字改为“笼”字,好不好?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思索。在学生经过仔细揣摩二者的区别后,有的学生回答:“镶”字,就似乎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似乎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有的学生回答:“镶”字用得非常形象、正确,体现出山与天连接,雪光与日光交融,而“笼”字则不能体现这一意境等等。大家对这一不足的解释富有文化内涵,说明大家书读得多,见识广。

二、设置不足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在激发学生的不足意识、加深不足的广度和深度、把握不足的实质上下功夫。例如,我在教学《天子的新装》一课时,问学生:大家仔细思索一下,在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着着像课文中的天子和大臣那样的人?这一不足直接指向了文章的主旨。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的同学说:“妈妈新买了衣服,别人都说漂亮,可我看来却并不漂亮。”也有的说:“我过年时到亲戚家,亲戚都说我长高了,越来越漂亮了,可我感觉自己并没长高,更没变漂亮。”等等!把握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自然地就被激活了,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以而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三、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作用,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俗话说,“学贵有疑”。任何学习都是由疑问引起的,学生一旦提出不足并将其搞懂,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主动探究的习惯,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探究,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自己浅析不足、解决不足的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者、引路人的作用,及时发现不足,赐与点拨、启发、指导。

四、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让学习语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语文学科,处处洋溢着迷人的魅力。无论是经典美文的诵读,还是文人大家的典故,无不让人感受到语文是滋养生命、净化心灵的营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展示语文学科的独特之美,通过经典名篇的赏析,文人骚客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境遇的感悟,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科独特的神韵和中华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而使学生喜爱语文、迷恋语文。

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进展的主体。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能动的,待引导、待开发的超级“永动机”。只有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时,语文自主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卓有成效。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探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同等对待学生,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互相协作的过程,课堂这一大舞台上自己才是主角。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学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恰当、及时的鼓励,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介入到课堂中来。
归根结底,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教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被要求学”到“自觉学”,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低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