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28391 浏览:131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以背书、练字、对对联、写文章、加戒尺的私塾教育,到“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填鸭式”教学,再到如今提倡的“生本”教育,随着时代的进展,语文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在发生新的变化。以前那旧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就很自然地走进语文课堂之中,它让语文教学和生活实践更加贴近,以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育教学上用的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教师通过网络采集到广泛的知识,再利用多媒体链接技术把下载的声像资料制作成更有艺术性和美感的文件,将课内和课外资源融合在一起,这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富有美感的情景里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笔者就制作一个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小说节选部分通过黛玉的见闻,来先容贾府里种种人物,其中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便是作者精心描写的重头戏。课件里,笔者把截取的3分钟的影视片断链接进来,让学生以影视片断里去发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到小说里去品味文字描写。学生兴趣盎然,看得眉飞色舞,读得津津有味,说得头头是道。这种将影视与小说两种艺术融合在一起的策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学习李白的《蜀道难》,由于时空的差距,学生对这首诗歌比较生疏,理解起来比较吃力。为了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地揭示出来,丰富感性熟悉,提高理解能力,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了一个有声、有画,有字、有情的学习场景。除了链接了余光中的诗《寻李白》,还用曾国藩的诵读感受“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来启发学生: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要全身心地投入。再通过诗歌评论家对李白的评价“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让学生来感受他诗歌的浪漫主义气质,探讨这首诗中有哪些气。课件上这两段链接,将这堂课的导入、诵读、拓宽思维勾连起来。名家配乐朗诵和学生朗读相得益彰,学生主动介入,以生为本,课堂自然生机勃勃。
在作文教学里,也可以引入多媒体。有次作文,笔者先播放了MTV《懂你》,那朴实而且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由此笔者让学生以音乐中的“你”联想一下:在自己生活里有没有种在心里的一个“你”呢?学生的写作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底的故事写出来。
语文课堂上恰到好处地利用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一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留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有时要胜过教师的喋喋不休。
以近年来的实践来看,信息技术作为师生之间交流的一种媒介,它有利于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启迪学生思维,可以避免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即使很优秀的教师上课,部分学生也有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这时不妨借助多媒体来激发学习兴趣,让师生在愉悦的情绪里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一定要避免表面的热热闹闹。评价一堂课的终极标准不应该是教师讲解了多少,而是学生收获了多少。
在《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纲要(试行)》的第四部分“教学过程”中就谈到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进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别,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介入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进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推动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上风,为学生的学习和进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当然,信息技术以本质上来讲只是营造高效课堂的有效工具和辅助手段,虽能给语文课堂注入强劲的活力,但绝不是节节课非用多媒体课件不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时代进展的需要,发挥信息多媒体技术的上风,服务于现代语文教学,但真正决定教学效果的还是教师自身的素质。语文教师应该以体现“语言”与“文学”的特点出发,适时、适度开展多媒体教学,使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最大的效应。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官桥第二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