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10388 浏览:440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改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教学群体,新的课程要求,转变是必然的选择,更新教学理念,完成角色转变,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课改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转变;进展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无论在教学目标,还是在教学过程、教学形式上,语文教学渐渐被搞得有些“玄乱”。面对新教材、新课改的大天气,高中语文教学该如何作出相应的转变呢?我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反思。语文课堂应关注什么,应给学生一个什么的课堂呢?我以为应该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

一、观念更新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是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又怎么能让学生布满热情地学习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保持充沛的情感,做一个“多情”的教师,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
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李白诗句中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就是人才。我们知道学生千人千面,个性迥异,但每个老师都有一个共性,都会偏爱那些成绩优秀者,对他们悉心关照百般庇护,而对那些成绩低下者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熟不知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因此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相当重要,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留意发现学生的特长;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发现“过度的爱只能造成畸形的人才”。让我们牢记“没有不成功的学生,只有不善于发现的老师”。

二、角色转变

在教育策略上做到“灌”和“导”相结合,变“被动”为“主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介入及自我意识,多被动接受,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压抑和扼制其创造性。新课程注重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不足,大胆发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讨进展,有利于进展学生的主体性和革新教学论文个性。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策略,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推动教学论文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三、发挥魅力

“有实力,才能有魅力”。练舞蹈的,往台上一站,你就不难发现他们是练舞蹈出身,那身段、那体形、那眼神,举手投足,与众不同。他们一招一式尽显功夫,一步一态都是。新闻播音员,只要他们一张口,就字正腔圆,出语动听,不管什么新闻,都会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语文教师是语文的形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都该是语文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真挚的感情,精妙的语言,和谐的音韵节奏,深刻的思想内容,都是语文教师的标志。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更要体现以上特点。不仅要有真才实学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语文学科上是学生的领路人,还要在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上是学生的引导者。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以丰富的知识、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吸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

四、完善人格

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它的作用“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索及表达方式,并终极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数理化学科的老师,他在课堂上可以不涉及现实、世俗的不足,可以心安理得地“为科学而科学”,而语文教师则不行,无论阅读还是写作,你都无法避开现实,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总在其中。可见,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是和人自身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内化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这一内化的过程就是个人体验的过程。因此,一堂有活力的语文课,它应该是“学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布满个人体验。有一名句“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以个性的生命体验去诠释课文,评析文章的意蕴,再以真我的语言去演绎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这样的语文课堂——让“空缺”丰富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得以交流、撞击、放飞,得到生命的满足,找到生命的作用,才是学生精神的家园。
语文教师对待语文教学要“洗尽铅华”,冷静地回到语文教学的起始位置上,用平实的眼光对待语文教学。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内涵,可谓“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的情感熏陶,让“空缺”丰富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