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6744 浏览:222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有效发挥教师主导地位,适时介入引导和归纳
探究性阅读教学夸大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发挥教师主导地位,适时介入引导归纳。
(1)创设不足情境,将学生引入探究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介入到阅读中,感知文本、品味文本,进而探究并建构起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采用富有感染力与形象性的语言,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使学生以美的语言活动里真正感觉和知觉到语言和表达内容的和谐统

一、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激发探究思维的天生。

(2)学生是主体,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导
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特点就在于“教师的指导”。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同等中的首席”作用,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引导教学过程。
3.把握文本的客体地位,发掘文本的“空缺处”和“未定点”
作品的文本提供的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中有很多空缺和未定点需要读者加以具体化,作品的作用才能得以体现。学生对作品的探究性阅读,就是对作品具体化的过程。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包含着孤帆、远影、碧空、长江、天际等几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布满情感和诗意的景象。以“象”中看是景色,以“意”中看是别情。随着孤帆成为远影,隐没在长江的天际尽头时,诗人的心也随着长江的滔滔流去起伏不定。这首诗的作用假如不是依托这些意象是难以表达的。因此,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捉住文本的传神之笔,关键字句,含英咀华,浮想联翩,在与文本的交流、激荡中将其内化到自己的脑海里,把语言符号转化为鲜活的意象,通过移情体验,以自己的生命唤醒、复活凝固于文本中的生命,在复活的意象中使文本情蕴获得新的呈现。
参考文献:
[1]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2]方智范.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千不足[J].语文建设,2006,(1):51.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

3.369.

[4]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2.300.

[5]马骉.研读发现探究解读留疑—自主探究语文教学方式探微[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7):4.
[6]王军.新课程观要求语文走向开放式教学[J].语文教学与探讨,2003,(11):23.
[7]刘琼.语文教学与情感心理[J].语文教学与探讨,1999,(5):22.
[8]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论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95.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市南山中学)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