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5236 浏览:154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作为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学习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仁不让的使命。引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是语文教师应着力思索并加以解决的不足。以下是笔者近几年的一些尝试与探讨。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对联知识

汉语诗歌有整洁的美,这就是对仗;有抑扬的美,这就是平仄;有回环的美,这就是押韵。特别是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的颔联、颈联属于严格的对偶句,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在学习这些古诗时可适时地讲解对偶及对联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了解了对联的基本知识后,可教他们写作对联。对对子是一种综合性写作练习,学生经过反复练习之后,就能逐步掌握字音的平仄、词类的虚实、构词的方式、造句的规律和修辞策略等,所以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写对联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我的做法是:首先,我编写了一些对对歌(如:实对实,虚对虚,字义莫迷离;平对仄,仄对平,声调要分明。天对地,地对天,天地对山川。清风对皓月,暮雨对朝烟。冰清对玉润,地利对人和,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圃,涧谷对峰峦……),让学生记诵,这样可以化难为易。其次,让学生搜集喜欢的对联,积累成册。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对对联比赛,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以上做法,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更能使对联这种特有的文学样式发扬光大。

二、熟读成诵,加强积累,形成文化积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中华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教师可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具体安排诵读的内容。对安排的内容,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牢记在心。学生诵读的过程,是进行语言材料积累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熏陶的过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夸大了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是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诚信做人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民族骨气和浩然正义。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先人聪明的结晶,是值得我们自豪的精神资源。我们应该把它输入我们的血液中,融入我们的生命中。

三、感受戏曲艺术博大的内涵、悠长的韵味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但是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的影视文化,很少接触戏曲。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精心组织活动。如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为“戏曲大舞台”,首先,我向学生先容戏曲的进展演变、戏曲的角色、戏曲的种类及特点等相关知识。其次,找来DVD光盘,有选择地让学生看一些著名戏曲艺术家的表演,以唱腔、念白中体味戏曲特有的韵味。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有选择地收看中心电视台11频道、陕西电视台“秦之声”和甘肃电视台“大戏台”中的相关唱段。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拜师学艺,向戏曲专业职员或戏曲爱好者学几招。再次,举办戏曲知识竞赛,丰富学生的戏曲知识。

四、领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书法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能不能把字写好,通常可以考察出一个人在文化方面的悟性和修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把书法教学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中。
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读帖辅导、教师范写、个别指导的基础上,可有机地先容书法家的生平简历、趣事轶闻、相关碑帖的创作背景、经历过程和风格特点及其在传统艺术中的地位等。一方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另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领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内涵。

五、进行节日文化熏陶

我国有较多的传统节日,且大多带有较浓厚的地方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实践。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让学生查询资料,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别称、中秋节当地的习俗,搜集与中秋有关的传说、诗词等。学生在查询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撰写文章在班上交流。同时还可以欣赏中秋短信(如:明月,一闪一闪,挂天边;思念,一丝一丝,连成线;回忆,一幕一幕,在眼前;希望,一年一年,人圆全),并尝试给老师、同学、朋友、亲人写一条中秋短信。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语文,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了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地域习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都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实践体验,这样的做法收效是明显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策略和途径也需要进一步探讨,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有义务去帮助学生寻找文化之根。笔者坚信,在广大语文教师的努力下,传统文化教育将会深入开展起来,并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益。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