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21018 浏览:95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留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小学语文课程在德育方面承担的责任
1.1爱国主义教育。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气力。它是促使青少年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光荣感、责任感,激发青少年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高度热情。语文教学中可进行这方面教育的例子很多。如:《黄山奇石》、《日月潭》、《富饶的西沙群岛》、《桂林山水》等课文,都能使学生熟悉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陶行知改诗》等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历史上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了解他们的杰出贡献,熟悉我国人民的高度聪明和创造才能,以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以便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1.2优良传统。优良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优良的社会风尚和道德精神。勤劳勇敢、艰苦朴素、团结奋斗、百折不挠……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让我们的青少年继续把它发扬光大。优良传统总是由具体人物的活动来体现的,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以其可歌可泣的事迹感染学生、激励学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体现这方面的课文有:《王二小》、《木兰以军》、《一定要争气》等。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和历代仁人志士在改造社会、征服自然、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所体现出的英勇不屈、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崇高思想,继续和发扬近百年来我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献身祖国的责任感。
2小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
2.1实际性原则。思想品德教育,要以青少年实际出发,要考虑到他们的知识和思想水平,不能要求过高。人教社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二年级语文实验教科书选文方面就根据儿童的实际特点,把过于成人的、思想太露的文章删去,增加了一些体现童心、童趣的文章。如:《雪孩子》讲的是助人为乐的事,《小熊住岩穴》告诉学生要保护树木,《失物招领》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要以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学生读起来感觉贴近他们的生活,就象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读后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想一些不足,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2渗透性原则。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切忌空洞说教、空谈论述。要以青少年心理特点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寓品德教育于自然渗透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在渗透原则中教师应留意到: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也应重视利用多种课外资源。如一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一文,写了大山深处的孩子想去北京看升旗的事,就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再如《自己去吧》一课,通过小鸭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自己学会了翱翔的童话故事,渗透了自强自立的精神,鼓励孩子自己去探讨,引导学生要敢于创造。
2.3经常性原则。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可零敲碎打,要有计划的坚持经常。品德教育要有一个过程,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随着阅读量的加大,他们对事物就会有自己的熟悉和看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同一时间把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思想品德的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文教人”、“借事育人”,不断用丰富的精神养料滋润学生的心田。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内容;留意做好个别学生教育工作;定期到社会大课堂中吸收“养料”等。总之,要持之以恒,方能奏效。
3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3.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十分具有教育作用的作品,通常将德育渗透意图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与品德教材相比,品德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几乎是直述给学生的,单以课文标题上看,就十分明显。比如《做人要正直》、《热爱祖国》等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利用教材进行渗透时,既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又要设计好巧妙的渗透策略,使学生在接受课文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接受品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非常地熟悉,并且能根据课文中所渗透出来的德育内容,巧妙公道地设计教学环节。
3.2作业练习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仅靠课堂上的40分钟是不够的。在语文学习中,同学们必定要接触一些作业、练习,实在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选择课后作业、阅读材料时,要留意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作用的材料,这样才能使学生练有所用。
3.3教学日常性活动中的德育渗透。“教师即课程”。这不仅包含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量,更包含了教师对学生身心健康品德的形成和良好思想的塑造的重要影响。将教师的健康人格作为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资源,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是最直接的课程资源。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以。”可见,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体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诚至真至爱的人格气力去影响我们祖国的未来,带领他们走向道德光辉的顶点。
总之,教师要高度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公道开发利用,在多方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抵制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