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学生,学生学业不良心理理由及“优势疗法”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19883 浏览:851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业不良作为中小学教育中普遍有着的理由,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探讨,各国有所差别,我国有的学者称其为学习差生(主要为了区别于一些品德和学习均不好的“双差生”)、后进生(后来进步之意),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所谓学业不良学生主要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心理、行为、环境、教育等因素导致其学习成绩低下,无法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水平的学生。随着当代中小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进展和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学业不良学生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作为学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最需要老师关怀,因此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一、 “问诊”学业不良:都是心理惹的“祸”

目前国内学者对学业不良原因的探讨大多数集中在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体等方面;也有的学者以内外因角度进行浅析,认为社会、家庭和学校不当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策略教学论文等是造成学业不良的外部理由,而因学生性格、个性心理及环境造成的逆反心理是学业不良的内因。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学业不良的心理原因做进一步的浅析。
1.学生自卑心理在作怪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讲过一个故事:三个小朋友都是第一次去动物园,当他们走到狮子面前,被狮子吓坏了。小朋友A害怕地躲在妈妈身后说:“我要回家”。小朋友B虽然脸色苍白、全身发抖,但嘴上却说:“狮子一点也不怕”。小朋友C则恶狠狠地瞪着狮子,问妈妈说:“我能向它吐口水吗?”试问这三位小朋友到底谁在狮子面前体现出了自卑?自卑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其实三个小朋友都怕狮子,也都自卑,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身的感觉罢了。大多数学业不良学生是因为考试方面屡次失败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由此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平常体现出的衣冠不整、上课说话等现象,貌似习惯差,其实是他们的自卑心理在作怪,目的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
如果有着自卑感,再加上知识欠缺、性格软弱、气质抑郁、自学能力较差等理由相互影响,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其学习渐渐消亡。
2.学生的自我概念普遍较差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个体基于自身有着的一种体验,主要目的是让个体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贯穿个体的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自身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自我概念通常由反映评价、社会比较和自我感觉三部分构成。
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普遍较差,主要体现有:第一,自我评价较低。由于自卑等理由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低于自己的实际情况,缺乏自我肯定,有的寄希望于老师和同学来肯定自己,其喜怒哀乐情绪往往取决于别人的赞赏或批评。有的甚至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人云亦云。第二,自我接受程度较差。自我接受是对自己的现实及缺陷的宽容度。“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应对自身的缺陷或无法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的生理特点保持宽容的态度。而一些学业不良学生较为懒散,不思上进,对自己的缺陷耿耿于怀,由此产生挫折感,以而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第三,在社会比较中弱化了自我概念。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衡量自己的标准。无论什么人以出生到长大,以家庭到社会,以学习到工作,都是在社会比较中进展和充实自我概念。在学校,考试卷子下来,就有学习好的同学问自己同桌的分数,和自己的分数比较。在这种比较中,学业不良学生意识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地位较低,因此不愿意与学习好的学生来往,在暗自比较中不断弱化了自我概念。
3.自卑心理与自我概念的弱化产生了“三对矛盾”
(1)渴望尊重与不被尊重的矛盾
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一样,学业不良学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由于本身的自卑及常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指责或惩罚,并且受到学生的冷嘲热讽和疏远,自尊心因得不到满足而加剧了自卑。如果大家都不尊重、体谅和信任他们,相反以训斥、指责的态度对待他们的不足,就会使学业不良学生渴望尊重却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心理更加尖锐,产生对立甚至抵触的情绪。
(2)争强好胜与无法取胜的矛盾
学业不良学生的好胜心理并不比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差,他们也同样年轻气盛、朝气蓬勃。在学习中无法取得好成绩时,如果总是听到老师的斥责和同学的嘲讽,听不到半点赞许和表扬,其好胜心理就会受到打击,就有可能促使其在不良行为上争强好胜,由学业不良学生逐渐沦落为“双差生”。
(3)积极上进心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学业不良学生同样有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目前状况、追求上进的迫切心理。这一点,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识清楚,不能简单地将这些学生认定为不思进取。但他们要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目前状况,就需要比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做常人之所不能,如果缺乏耐心便将一事无成。这时如果他们能得到老师的帮助和鼓励,引导其与意志薄弱的心理作斗争,其目标就有可能实现。

二、 采用“优势疗法”,力求“以柔克刚”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对待学业不良的弱势群体不能“诉诸武力”。体罚会对学业不良学生造成身心伤害,导致他们的聪明才智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我们的教育也很难培养出具有革新意识的人才。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借鉴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采用“优势疗法”,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借鉴优势视角论述,强化“闪光点”
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一书中记述了自己上学时的两位老师。一位语文老师对他作文中“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样”一句话给了很高的评价,由此使他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强化了自信心,并对人生、理想产生执着的追求。另一位数学老师,上课时他正“”,老师用粉笔头砸向他且出口讥讽,使他以此加入了数学后进生的行列,以致在他38岁时还做了一个噩梦——解不开一道数学题。可见,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要真正认识到:“只有当你说他好时,他才会好起来”。满怀期望的激励才能真正产生“罗森塔尔效应”。
1

“优势视角”(Strength Perspective)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是社会工作实践的一种新方式。这一论述以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理由和病理。优势视角论述的核心理念是相信人们天生具有一种利用他们自身的自然资源来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自身的能力。优势视角论述告诉我们要挖掘学业不良学生的自身潜力,培育、鼓励、协助、支持、激发、释放其内在的优势,通过自身的力量来解决理由,以而帮助他们体验成就感,转移他们对理由的过度关注。
学业不良学生体现出来的行为,大多数是落后、不良的,很容易掩盖内心深处微弱的“闪光点”,忽视了这些“闪光点”,就等于熄灭了帮助他们进步的“火种”。教师应像沙里淘金一样善于发现学业不良学生的“闪光点”,并积极鼓励和培育它,释放学生的潜力,不断扩大其“闪光点”,以而使他们在充满鼓励的生活中找到自信,在充满表扬的生活中学会感激。例如,对待爱打扰其他同学学习的学生,可以尝试着让他负责班级的课堂纪律,将其缺点变为优点;对于记忆公式有困难,但数学运算没理由的学生,可以把公式列一个表放在手边,帮助学生进行数学运算。
总之,对学业不良学生所取得的微小进步,每位教师都要表示赞许,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以高度的责任感,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去发现、挖掘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肯定和强化,让他们享受成功的体验。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用学生身上的光,照亮学生的路,是最节省能源的。”
2.摘掉“有色眼镜”,淡化“不光彩”历史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多多少少都有逆境,学业不良学生也不例外,只不过其历史往往不够“光彩”。因此,教师在做这些学生的教育工作时,首先要摘掉“有色眼镜”,淡化过去,以长远进展的角度引导学业不良学生。要尊重学业不良学生,只有满足其自尊心的获得,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情感和语言的沟通交流,只有激发、保护其自尊心,才能使他们振奋精神、充满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树怕伤根,人怕伤心”,如果讽刺挖苦,任意训斥,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将会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使这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以而弱化教师的权威,也使这些学生更加消沉,甚至自暴自弃。只有尊重学业不良学生的个性进展,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以而树立自信心。
3.善于“移情别恋”,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部分教师由于对学业不良学生本身有着一定的偏见,再加上这些学生有的不服老师说教,导致有的老师往往更愿意对学习好的学生倾注感情,而对学业不良学生则较为冷淡甚至冷漠。这种做法不利于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教师必须要“移情别恋”,不要“单恋一枝花”,还有“满园春色”呢!针对学业不良学生,教师一定要通过多次、深入的“闲聊”,建立感情,取得这些学生的信任,了解他们内心的矛盾及其产生的理由。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帮他们浅析如果不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目前的情况,将会有什么不良后果。此外还要通过情感交流沟通帮助学业不良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其成就动机。“育苗人须有爱苗心,三类苗更应爱得深。”教师必须满腔热情地去帮助学业不良学生,即使有阻力也要设法克服。只有充满热情地去做这些工作,动之以情,才能真正感动学生。只有打好说服工作的感情基础和思想基础,才能使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4.不抛弃、不放弃,期待“桃花净尽菜花开”
“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是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贯穿始末的主题。《士兵突击》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连正步都走不好的“孬兵”许三多,在班长的帮助、鼓励下最后成长为一名特种部队的精英。在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中,我们也要坚持永不抛弃、以不放弃的信念,用耐心、信心去做好这项工作,因为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教师必须做到“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这些学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参考文献
郜杰.转化后进生需要爱心、耐心、匠心[J].吉林教育,2012(1).
廖干,朱凤英.转化后进生必须做到“三心”“二意”[J].广西教育,2005(35).
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