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论述在阅读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3538 浏览:92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互文性理论是在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互文性理论作为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文本理论,人们对它的研究一直局限于其理论的发展和文学评论方面应用的探讨。近年来它在语篇分析尤其是在批评语言学中越来越受人们的留意。但是,对互文性理论的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争论上,就它的实际应用而言还未得到足够重视,它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还未得到充分挖掘。总之,国内外学者对“互文性”的讨论主要以文学评论为出发点,对“互文性理论”的应用,也多数集中在文论和翻译范畴,在语言习得和应用于教学方面以此为依据的研究成果并未几见。本文对西方互文性理论的历史背景和迁徙过程做了具体的先容。分别考察了克里斯蒂娃为代表的早期互文性理论的缘起及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互文性理论的特征,其中主要涉猎了与阅读相关的互文性理论;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在互文性意识下的读者—作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先容了阅读的过程和相关理论。基于互文性理论在阅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作者以50名非英语专业大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阅读—讨论的方式,试图分析和研究互文性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可操纵性以及它的运用对阅读的促进作用,对中国大学生批判性阅读意识的提高所起的作用,增强他们的语篇思辨意识。通过实证研究,探究互文性理论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可操纵性和它的指导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假如教师能够充分给予学生广泛的空间和机会,在阅读实践中学生能够超越现有的文本,读出文本中所没有之意蕴,并且能够结合所读内容和自己以前的知识融为一体,丰富自己头脑中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作者调查和研究了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互文性现象,发现这种现象不但是存在的而且是十分广泛的。因此作者指出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参照和学生输入语言的主要媒介的教材,一方面教师应该深入探究其中各种文本的互文性,以利于教学的深入和系统。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从自身的语言输入角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教材这一媒介,使自己的语言输入效果更加明显,开拓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成为阅读的主动接受者,以更广泛的意识理解教师教授的知识,从而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从文本中最大限度吸收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加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互文性理论意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探索出一种教师运用互文性理论指导阅读学生运用互文性理论阅读的教学方法。【关键词】:互文性理论阅读大学英语教材
【论文提纲】:Synopsis4-8Introduction8-121.ResearchBackground8-92.PurposeandSignificanceoftheResearch9-103.ResearchQuestions10-114.OrganizationoftheThesis11-12ChapterOneLiteratureReview12-291.1OverviewofIntertextualityTheory12-241.1.1TheDefinitionandClassificationofIntertextuality13-141.1.2OriginofIntertextuality14-171.1.3LatestDevelopmentsofIntertextualityTheory17-241.2RelationshipbetweenAuthorandTextReaderfromthePerspectiveofIntertextuality24-251.3StatusofReadingComprehension25-29ChapterTwoACaseStudyonIntertextualityTheoryinReadingPractice29-432.1Introductiontotheexperiment29-302.2ResearchDesign30-312.3DataCollectionandAnalysis31-412.4ResultsandDiscussion41-43ChapterThreeImplicationsofIntertextualityTheoryinReadingPractice43-513.1ThephenomenaofIntertextualityintheCollegeEnglishTextbooks43-483.1.1SpecificIntertextuality43-443.1.2TextualPatternIntertextuality44-463.1.3Inter-disciplinaryIntertextuality46-473.1.4IntertextualityofTeacherTalk473.1.5InterculturalIntertextuality47-483.2ImplicationsofIntertextualityTheoryfromthePerspectiveofTeachers48-503.3ImplicationsofIntertextualityTheoryfromthePerspectiveofStudents50-51Conclusion51-53Bibliography53-57Abstract57-59摘要59-61Acknowledgements61-62导师及作者简介6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