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教学中三对联系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2909 浏览:70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作文,学生抱怨生活单调、枯燥,作文时无话
可说;教师抱怨学生作文语言贫乏,思想苍白,不爱写
作;社会在指责,作文教学总教学生说谎,扼杀了学生的
想象力……黄厚江老师在《作文教学,我们教什么?》一
文中说:“造成这样的近况,与写作活动的特点,与作文
教学本身的规律,与大家对作文教学的理解,与现在的
语文教学的环境,与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等等都有
联系。”黄老师的文章关注的是作文教学的内容,要弄清
楚作文教学到底该教什么,首先要理清三对联系。

一、学生和作文的联系

一般来说,学生和作文的联系就是写作主体和写作
客体的联系,但是进一步来看:主体、客体谁更重要?教
学中应该重点关注的是谁?黄厚江老师在总结作文教学
大家在教什么时,概括出了六种情形:把写作知识作为
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把写作策略和技艺作为作文教学
的主要内容、把阅读教学作为主要内容、把展示佳作作
为主要内容、把习作评判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把
应试的套路训练当做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
纵观以上六种情形,有一个共同点:写作教学关
注的主要对象是写作的客体,即作文本身,对写作的主
体艺术论文——学生,则几乎完全忽视!在这里我们颠倒了学生
和作文的联系,既然学生才是写作的主体,是拿起笔去
写作的人,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该“客随主便”,把
学生作为写作教学重点关注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以
根本上解决学生讨厌、害怕写作的不足!比如,学生感
觉写作时无话可说,不知道怎么说,那么我们的教学就
应该以转变学生的表达盲目状态入手,使之具备表达的
基本条件,建立起激发话题和对表达恰当性进行自我判
断的机制。同时也要用事实启发学生,平时写作没有话
说,就是因为没有解决这方面的不足;要想顺利地写作
以满足实际需要,就要学会这样做。教师应该是对话作
文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要让学生在
多个对话者之间、多重对话之间相互碰撞、互相推动、
互相补充、互相推动,不断进入新的教学环节,以而让
学生内化作文知识,理解作文策略,积淀作文素养,学
会表达。

二、写作和生活的联系

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是不需要别人教的,因为
他们具有能动机制——知道要解决什么不足,清楚自己
想要说什么,知道该说些什么,明白该怎样表达。为什么
这些学生一到了课堂上就无话可说,痛苦得好像作文要
把他们杀死一样。换一种方式,如果我们让喜欢足球的
学生写他们热爱的足球呢?如果让喜欢读书的学生写一
篇读后感呢?他们肯定会写得很好!因为他们所写的是
他们生活中最感兴趣而又最熟悉的内容。也就是说,让
学生写自己喜欢的、熟悉的东西会更加利于学生进行语
言表达。所以我们做老师的要把生活意识引入写作思维
的运行轨道,引导学生将熟悉、喜爱、有见地的东西清楚
明白地表达出来。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
除了不间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
法。”作文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写作能力的提
高,首先要靠学生的自主训练、实践和运用。新的作文教
学论述应以单纯的写作知识、技艺的探讨进展到对学生
生活的探讨,对学生收集信息、积累素材、实践活动的
探讨,对学生兴趣、动机、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
究。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必须以整体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为基础,同阅读和进展口头语言同步进行。作
文教学要有新的突破,应力争提早起步,引导学生自主
练笔、学用结合,把激励学生的内驱力摆到重要位置,贯
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

三、教师和学生的联系

传统的教育方式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以教师为中
心,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
一切行为都围绕着老师转。这被美国人本主义教育论述
家罗杰斯讥之为“壶杯”教育论述。教师也就是壶,拥有
理智的和事实性的知识,学生也就是杯,是消极的容器,
知识可以灌入其内。要破除这种“杯壶”教育方式,首先
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探讨学生的心理进展。教师应该
做“搭桥人”,而不是“摆渡者”。前者是搭起一座桥,过
桥者(学生)主动而轻松地就到了河对岸;后者是准备好
一切,过河人(学生)只需要坐在船上即可,完全是被动
的。我们要让写作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更要让我们的
作文课堂教学因享受构思创作的过程而充满生机和活
力。要在努力调动学生作文写作的积极性的同时,给予
学生正确的策略指导,让学生转变态度,形成良好的写
作习惯,视写作为提升自己思维能力的必经之路,让学
生享受写作的乐趣。惟有如此,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
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
明代李卓吾先生说过:“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
心者。”理顺这些联系,就是要作文者的童心真正能像
花朵那样开放。当花儿能够自由开放之时,也就是我们
作文教学成功之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