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读资料巧用之蕴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3004 浏览:9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经过十年课改的实验,集思广益,修订几载,于近期正式颁布。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对策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讨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但这有限的,仅仅依靠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师用书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师生共同寻求、开发和利用与课文有关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以广阔的空间里获取信息,高效地深入学习。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资料搜集已不是难题。相反,与教材相关的教学资源已呈泛滥态势。随之而来的不足是如何在纷繁的资料中选择恰当的有助于文本理解的助读资料。
所谓助读资料,就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为激发兴趣、铺垫知识、指导学法、激活思维而恰当适时地在教学各个环节引入的相关资料。它能促使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深入进行对话,以而实现文本阅读作用,帮助课堂教学的生成。
在阅读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大胆延伸,大量引用资料进行助读,有意识地开发和引用课程资源。表面上看,课堂教学不再囿于教科书内容,但是一经细细体悟,你会发现不少教师追求的是“形”的转变,而忽略了“质”的转变。他们为引用而引用,机械片面地理解了语文学习延伸助读的理念,把助读这一环节当成了语文课堂革新中的一个标签。由此所选资料不能针对学生的“困惑点”、“兴奋点”,课堂就产生不了共鸣,导致了课堂资源的浪费。

一、助读资料选用原则

助读资料的筛选应充分发挥其对文本解读的补充、渲染和推动作用,需掌握以下两点原则:

(一)立足于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重要理念,“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只有细读文本,把握教材即对教学目标有一个明晰、理性的深思与安排之后,才能创造性地利用文本进行教学活动,也只有立足于文本开发的课程资源,才能切实解决“阅读什么”的不足。选择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的助读资料必须遵循教材的总目标。
余映潮老师教学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时采取“乡愁诗歌联读教学”。余老师选用的是纪弦的《一片槐树叶》: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拾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油层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园的泥土啊。
故国哟,啊,啊,要等到何年何月,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这样的助读资料用于诗歌教学,相当于“乡愁诗二首”,形成一种美妙的“集合”。诗歌的联读资料增加了文本学习欣赏的内容与角度,特别是在“朗读活动”上能够更显力量和美感。两首诗歌联读的吟诵、背读、抒发感受,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整体推进,共同达成诗歌学习的总目标。

(二)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助读资料的选用,要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思维进展规律为基础,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结和有效指导学生深思为原则,以有效地建构学生知识的构架为准则。只有充分了解并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来选用助读资料,才能使文本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增加学生对语文的积累和感悟。
笔者在教学《老王》一文时,发现学生对文末“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句子理解颇感困难。杨绛的散文中闪过时代的影子,解读时需结合“”背景。在那个时代下看老王的善良,别有一番意味。一个真正善良努力的人,像老王这样艰难地生活,最后蝼蚁般地死去,充分地说明了这个社会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作者的“愧怍”,对自己内心的不宽容以及对灵魂的拷问,则不仅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待苦难人们的悲悯情怀,更彰显了她勇于自责,敢于反思,深入深思社会的精神,是她人性光辉的所在,也是这篇文章最富有内涵的一个亮点所在。学生对“”那段特殊时代知之甚微,教师就有必要选用时期相关助读资料帮助学生弥补不足,以便学生真正准确地理解文本,突破阅读的浅表。

二、助读资料呈现对策

在实际教学中,选用的助读资料呈现若不合时宜,也达不到助读的应有效果。助读资料的呈现需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

(一)导入新课,期待

链接源自课外但又与课文密切相关的资料开讲,需巧妙导入,自然得体,或引发悬念、激发兴趣,或间接让学生初步感知,唤起“阅读期待”,为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以《金色花》导入为例:
教师一边出示“泰戈尔雕像”,一边用深情的文字和话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他出生于印度,是东方的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跨越了东方与西方,跨越了传统与现代。他的诗歌被公认为‘东方最美妙的声音’。他的诗歌清新、充满神秘主义色彩,吟唱着爱与自然。”
屏显:
《新月集》第一版序言(郑振铎)这样说,《新月集》把我们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之国里去。我们只要一翻开它来,便立刻如得到两只有魔术的翅膀,可以使自己飞翔到美静天真的儿童国里去。
没有人会想到写《金色花》的时候,是诗人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他的作品依然饱含着对生命的爱。
开篇助读资料的导入,意味深长的故事铺垫,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探求,将学生的阅读目光聚焦在“这是一颗怎样的美丽而高贵的心”的惊叹中,学生自觉地进入了感动、求知、探究的境界,也就不难理解这首散文诗体现的是一种理想中的母子之爱,甜蜜、默契、欢乐而神奇,清晰感受到这是一个中年男子对在天堂的妻儿的怀念和祝福,充满宗教色彩,甚为圣洁。论文摘要

(二)适时插入,推动感悟

在阅读教学历程中,学生在自以为知之时,他们的思维往往处于停滞状态,或囿于狭窄范围,或注意力分散。这时教师需提一个较有深度、有价值的不足,插入助读资料对学生进行点拨引领,使之渐趋停滞和分散的思维立时感悟进入另一层次。
例如:余映潮老师教学《小石潭记》。
对于文本中的特写镜头进行了细腻的欣赏品析,师生的互动交流涉及到如下审美内容:画面之美,动静之美,色泽之美,氛围之美,描写之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等。学生以为对于本论文的赏析至此结束,思维显著懈怠,不想教师作了更加高雅的课中讲析,呈现类比性资料助读。
屏显两例极美的描写片段。
例一:《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例二:《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师生:它们美在哪儿?美在景物的清静,美在景物的秀美,美在淡墨轻描的点染,这些都是它们所体现出来的美。
师强调:最美的是它们都运用了美妙的“一笔双写”的描绘策略。
师生:例一写的是水吗?不,它是在借水写月,是写了美丽的月色而不言及美丽的月。
师:这与直接写月色相比,有什么好处呢?
师生:好在写出了作者刹那间的真实感受,显示出一种幽雅的情味:既写了那清幽澄明的奇美环境,又写了月色的皎洁和月光的柔和。
在品析了例一的“一笔双写”策略的美妙之后,生已心领神会例二的描写之妙。
生:例二写的是鱼,又不尽然是,它是在借鱼写水,是写了清澈的潭水而全然不言及清澈的水。这与直接描写池水相比,有创造性、新颖,写出了作者在那瞬间的真实感受,这是一种很是洁净的境界:既写了鱼儿自由生活在奇丽的环境中,又写出了水质的清莹和水色的清亮。
师小结:前者是用水来写月,后者用鱼来写水,富有情趣。“一笔双写”言此意彼,虚实相生,语言凝练,令人回味。
生频频颔首,领略了“一笔双写”的美妙笔法,纷纷认为它比直接描写某物更能体现优美的意境。

(三)尾声结语,意蕴绵延

教师对助读资料的引用,不能只囿于课堂伊始和课堂之中,还可以在教学尾声加载教师结语助读,使学生在精神层面得到强有力的熏陶感染。
例如赵群筠老师在教学《背影》一课的尾声环节,屏幕显示根据朱自清《背影》改编的同名歌曲的歌词。
背影
——改编自朱自清《背影》
火车就要开了
我就要走了
离别就要来了
话怎么说呢
眼看天气秋了
叶子在哭了
转身是背影了
你就进了往事了
我知道这以后
以后的以后
可能再见不到你了
只是那时候
极不愿意承认这念头
于是你转身后
转身了以后
那背影在这么多年以后
还能够鲜活的
在我的眼眶中微微颤抖
微微颤抖
学生凝神地看着歌词,聆听着由“演而优则唱”、文人气息颇重的黄磊深情演绎的该曲目。学生不自觉地感动于朱自清先生的“铺陈”、“渲染”、“细描细刻”的父亲的“背影”。父亲如此“背影”让学生感受到朱先生对生命脆弱的极度敏感和深沉喟叹。
动人悱恻的歌曲近终了,大段直白感悟缓缓而起。
这是一首让我们永远吟唱的歌……
当我们走进《背影》世界,
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亲情相拥,血脉相连,
我们还看见了一个人生的轮回
——我们每个人都将成为背影!
我们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留下怎样的一个背影!
每一个学生在泪眼婆娑中与火车渐行渐远,与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深知人生是个轮回,感受着爱的传递流淌,深思着生命的延续与传承。
这样的尾声结语可谓意境高远、意蕴绵延。
助读资料在阅读教学中,是否恰当运用,许多时候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成败。而助读资料的巧用及巧呈现,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助读资料巧用之蕴无疑增加了阅读教学的厚度与浓度,使预设的目标成为精彩的师生对话。这样灵动的课堂将使学生获益匪浅。当然这是教者对文本对学生智慧细读的结晶。真诚地希望在阅读教学中,这样的智者越来越多,这样的灵动、丰实的课堂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李琳.语文阅读助读资料筛选对策例谈[J].语文建设,2008,(11).
[3]张梦憬.阅读教学中助读资料的合理利用[J].语文教学与探讨,2012,(03).
[4]柳咏梅.《金色花》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2,(09).
(张艳阳浙江省三门县六敖中学3171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