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25751 浏览:1109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摘要]文章介绍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原则和实现途径,对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运用此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倡议,以及在利用SCL教学法时应注意的一些不足。只要运用得当,SCL教学法必将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效果
[作者介绍]赵蕊(1977- ),女,云南昆明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讲师,博士,主要以事中国近现代史探讨。(广东广州 510665)
[]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49-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 课)在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论述教育课程系统革新中,由和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列为高校4年制本科思想政治论述必修课之一。时至今日,“纲要”课已开设六年有余,学生对这门课普遍有着热情不高,教学效果难如人意的情况。如何有效改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是每一位教授“纲要”课的老师都必须认真深思的不足。在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并对此教学法进行了一些深思和总结。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概述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以下简称SCL)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充当学生学习的推进器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呈现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主动地学习。具体来讲,SCL教学法主要有九大原则: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爱好;形成性评价,同学评估和自我评估对学习有帮助;培养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历程;鼓励学生独立学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解决不足的能力;利用活动或资料来激励/帮助学生;教师充当学习的推动者,而不是知识的呈现者。这九大原则进一步通过以下几种教学策略来实现,即演讲展示法、辩论/讨论法、游戏/测验法、角色扮演法、虚拟环境法、项目/任务独立完成法、案例学习法、小组学习法等。这些教学策略体现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鲜明特点,一是通过小组和独立的学习活动,探讨知识,培养学生探讨不足和解决不足的能力;二是利用对学习内容的辩论、讨论,鼓励学生通过竞争和合作进行学习;三是鼓励学生发掘、自制学习资源,选择有学习成效的活动;四是学生参与到评估中,转变以往由老师一人说了算的做法。同时,形式多样的活动保障了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程度深,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发掘了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将论述学习和实践密切联系起来,以而大大提升了学习质量。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单向度的教学,SCL教学法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作用仅在于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敢于标新立异,以而培养学生革新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运用

根据SCL教学法的原则和策略,“纲要”课中有很多内容是完全可以运用SCL教学法来进行教学的。首先,分组: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有必要把这一套策略向学生做介绍和说明,并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依据可以以宿舍,也可以以学习的风格,让学生自己去定位。分组后让每个小组为自己小组命名并设计一个Logo,每个小组选一个组长,让组长介绍本小组名字的内涵、寓意,因SCL教学法强调小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分组是很重要的,这将为接下来的活动开展打好基础。其次,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完成。就“纲要”课的内容来说,可以实践的策略主要是演讲展示法、辩论/讨论法、项目/任务独立完成法、案例学习法、小组学习法、角色扮演法等几种。比如在绪论这个部分可以运用演讲展示法,布置学生对战争前的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比较,提示学生可以采取图画、图表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多方面的比较。
再比如介绍历史人物,宥于结构、体裁方面的制约,不可避开造成课程枯燥乏味。由此,老师有必要在讲授中突出历史人物的地位,刻画鲜活的历史人物,而且 “纲要”课不仅是一门历史课,也是一门政治论述课,由此用历史人物的事迹、行为、思想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深思,加强历史人物的讲授在“纲要”课中的分量是很有必要的。而在对历史人物的讲解中可以引入SCL教学法,组织学生对重要的历史人物进行介绍,重要的是,在每次安排介绍历史人物时,老师都必须对即将做介绍的小组及所要介绍的内容有所引导,指导学生去查阅相关书籍,以及引导学生如何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课件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可以让学生尝试用flash制作动画把历史人物和历史情节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此外,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辩论题目,安排学生下去准备,开展辩论赛。辨论赛是很有效的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应变能力,又可以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比如在讲授第一次战争时,可以设计一道“中英战争,中方是否必输”的辩题,正方为中方必输,而反方为中方未必输。在准备辩论之前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以军队数量、武器装备、战争环境、作战对策等方面对中英双方的实力进行比较,可以达到引导学生对历史结果进行深层深思的效果。再比如讲辛亥革命一章时,讲到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时,可以安排学生分别代表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辩论,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场景中,对两派当年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切身感受,加深对辛亥革命必要性的理解和认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同时运用了SCL教学法中的环境模拟法,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历史环境,通过模拟达到加深认识的目的。这里提示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同时运用SCL教学法中的几种策略,收到的效果往往会更好。
最后,让学生参与评价。在每一个小组进行演讲展示时,让下一个即将做介绍的小组作为观察员和评价者,指出好的方面,对有着的不足提出看法,老师再进行总结,这样可以让后面的同学吸取经验。同样,在进行辩论赛时,选两个小组作为正反方的队员,以其他小组中选派裁判,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最后决胜负,这样可以既避开出现只有参赛的两个组参与,其他小组同学旁观而丧失兴趣的局面,可以有效地调动全员参与,以而达到对教学内容有深刻印象的效果,又可以制造公平、的教学环境,体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其实在评价别人的历程中也可以学到知识,吸取别人的长处,看到别人的不足而反躬自省,即进行二次学习。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