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浅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25966 浏览:1196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大力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进程是高校加强自身建设、重视学生工作的重要举措。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经有多年历史,但是由于实际情况制约,实现专业化、职业化进展还是面对着很多不足。本论文通过对一些具体情况的浅析,提出相应的倡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工作思想教育
1672-1578(2012)06-0085-02
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进行沟通联系的纽带,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对其职业身份及定位,教育部24号令明确表述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和普遍共识。
1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近况及不足浅析
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许多不足亟待解决,不少高校只是把辅导员作为最低一层行政管理岗位,是执行学校的决策、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最低环节。而辅导员真正的工作价值: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生活引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却难以体现。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所带学生人数过多,管理事务过杂,工作强度越来越大,辅导员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均采取按学生比例配备辅导员的制度。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各高校应按不高于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但随着高校扩招导致学生人数激增,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实际配备比远远超过了这一比例,一般都在1﹕300至400之间。辅导员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内容。除掉一些传统的岗位职责,又增加了学生资助、心理健康辅导、学生职业规划等工作内容。作为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纽带,辅导员容易成为各种矛盾的中心点,既要维护学校权威,又要维护学生权益,妥善的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工作难度很大。如此众多的学生,如此“全面”的事务,巨大的工作压力让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1.2很多学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仍然不够,辅导员地位不清晰、工作角色不明确、职责不明确
辅导员兼具教师与干部双重身份,本意是鼓励辅导员开展工作和以及保持队伍的稳定。实际上却意味着辅导员要承担教师与干部的双重责任。在人员短缺的情况下,辅导员承担一定的行政工作已经成为各高校默认的事实,成了学校最低级别的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成了学校工作环节中最忙碌的的一环,被形容为做杂事的“保姆”。任务重、责任大,这种不平衡导致辅导员承担的责任与享有的权利极不对等,近乎失衡的边缘,这是造成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强、留不住人才的局面的一个重要理由。

1.3辅导员工作队伍的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

以学历层次来看,当前各高校对辅导员的学历一般要求硕士生担任,个别高校还出现了博士生担任辅导员的情况。少数高校有一定的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更多的高校,辅导员只能自谋出路。每日陷入纷繁的事务性工作之中,辅导员疲于奔命,容易造成职业疲倦。以实践来看,部分高校对辅导员职责的要求较高,但在相应的福利保障权利方面却区别对待,同专业教师相比,在晋升、培训和职业进展等方面缺乏针对辅导员的有效激励措施,这是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1.4辅导员岗位进入及考核机制亟需改善,辅导员工作能力也需要提升

在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性工作之后,辅导员很多时候都是听以学校指令,导致自主性差,能动性发挥不够。加上考核机制都是处理了多少次危机、有没有发生重大事故等一些硬性的简单指标,谈不上对辅导员的工作激励。学生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没有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辅导员非常困难。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各方面都保持高度的关注,往往成为最早接触新事物、新观念的群体之一,这就需要辅导员不仅要具要有一定的专业论述和技能,而且要掌握诸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策略探讨
长期以来,对高校评价的高低局限在师资力量、科研情况、就业率等硬性指标的统计上,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育关注度不高。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和支持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尝试以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2.1明确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和职业目标,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

学生工作呈现事务性、繁琐性的特点,应该及时改善和规范一些新的工作制度,将辅导员以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同时,还要真正理解辅导员工作的难处与重要量,而不能一出现危机事件,就将责任完全转嫁给辅导员。另外还要建立改善的辅导员绩效评价机制,不宜只以就业率高低、出没有出学生事故等一些低级别的标准来进行评价。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问责机制,帮助辅导员减轻工作压力,保持心态的健康和活力。

2.2培养辅导员工作的价值感,关心规划辅导员个体的职业进展道路

要建立改善的辅导员进入、退出和提升机制,努力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高校要把辅导员队伍作建设真正落实到学校进展规划中,真正关心辅导员的个人职业规划,给予辅导员充足的晋升和进展空间。在辅导员的任职情况和进展方向等环节建立健全制度,以达到稳定辅导员队伍、强化工作能力的效果,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自豪感和满意度。只有辅导员本身认同这个职业,甘愿以事这个职业,才能使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顺利达到目标。

2.3定期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培训和心理辅导,创造辅导员改善自身素质的工作环境

为了提升师资比例,不少高校在引进辅导员时,越来越多的要求与学校开办的专业相关或相近。事实上,单一的知识结构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工作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还成为制约因素。作为学生事务处理方面的专家,辅导员在知识构成上更应该是“杂家”。知识面要涵盖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个方面。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如组织培训、实践考察等,鼓励辅导员继续学习,提升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使其在思想认识、专业水平上进行提升,成为学生真正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总之,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真正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绝非易事,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深思。
参考文献:
毛建平.论高校辅导员的进展史与职业化探讨[J].教育探讨,2009(6).
郑琼英.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方略[J]. 当代教育论述与实践,2009(8).
[3]孙月琴,何龙山.论新形势下高学历辅导员队伍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陈会羽.新时期高校建设中辅导员角色定位探讨[J].时代教育,2009(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