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矫正中职后进生社会规范背离行为及其矫正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7325 浏览:234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职后进生的社会规范背离行为,既有现行规范本身的原因、教育的原因,也和学生所处的心理、年龄阶段有关。对中职后进生社会规范背离行为的矫正,要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要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通力合作,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关键词:中职后进生;社会规范;背离行为;原因;矫正
1672-5727(2012)12-0048-02
社会规范背离的概念是由我国学者蓝维提出的,即“社会规范背离是指主体选择与社会规范要求不同的或相反的言论和行为,形成的与社会规范遵从相反的态度。”至于何为社会规范,人们从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进行过定义。从广义上讲,社会规范多指整个社会和各个社会团体及其成员在一定社会文化基础上应有的行为准则、规章制度、风俗习惯、法律规范、道德和价值标准等。从狭义上讲,社会规范是指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由一定社会组织提出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社会行为标准、准则或规则。人们对社会规范的了解和掌握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社会学习逐渐实现的。
社会规范背离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按照背离行为的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体的社会规范背离行为和群体的社会规范背离行为;按照做出背离行为时的主观态度不同,可分为社会规范的故意背离行为和社会规范的过失背离行为;根据背离的社会规范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道德背离行为、纪律背离行为和法律背离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背离行为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中等职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就业教育,它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绝大多数中职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因此,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对我国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但由于家庭、学校、社会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部分中职生形成了不良的心理结构,在品德、学习方面较长时间表现为后进。这些后进生在学校里经常做出一些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对后进生社会规范背离行为的研究,是后进生转化教育的前提。
原因分析
造成中职后进生社会规范背离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规范的社会性与中职后进生的独立性相对立

社会规范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的功能在于保障社会生活秩序,提升人们公平正义的理念和培养自主自觉行为。从本质上讲,社会规范就是解决个人和社会之间矛盾的工具。人们运用社会规范调节行为,实际上是选择、运用社会认可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完成个人的社会行为,而社会认可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充分考虑了社会共同利益、个人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要求而制定的。对个人而言,选择这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有时要放弃自己眼前的、局部的利益,改变个人的某些愿望以适应社会与他人长远、共同的目标。
但中职后进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使他们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当这些规范与中职后进生的个人利益相冲突时,会引起他们对这些规范的不信任、不满意,甚至违反。如广东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中职生要“穿戴整洁、大方得体”,但总会有学生明知故犯。因为他们认为,仪容、仪表是个人的事情,学校不应该干涉,而且社会上他们的许多同龄人“都是这样打扮的”。

(二)社会规范的显性约束性与中职后进生认可的隐性规范相矛盾

当前,我们用于规范学生行为的社会规范大多是由国家、学校制定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社会规范。这种自上而下、整齐划一的社会规范有利于学校统一社会规范教育的内容,易于达成共识。但是这种规范未能针对具体学生的特点,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而且,这些规范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依据自己的认识制定的,中职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规范制定参与权往往得不到尊重,导致学生对规范的正义性产生怀疑,影响了他们对规范的理解和遵守。
与此同时,学生在与他人,特别是同学的交往过程中会形成了一定的交往规则,包括校园氛围中存在的潜规则、习俗等。譬如,新生对师兄师姐的尊重,对师兄师姐观点的认同等。由于学生认为这些是必须遵守的,所以愿意主动去接受这些隐性规范的约束。当自上而下的具有显性约束力的规范与他们心目中的隐形规范相冲突时,后进生更愿意去遵守隐性规范。

(三)教育过程的缺陷引发中职后进生的背离行为

规范不同于知识,规范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人们对社会规范接受的标准是懂、信、用。其中,信就是规范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的方面。一般地讲,在知识教育中学生对科学知识本身是深信不移的,科学知识和个体利益也不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而规范教育则不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利益集团制定不同的规范。中职后进生在决定是否遵从规范之前会先审视它,评价它,确定这些规范是否“正确”、是否“可信”。在实际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校通过召开校会、主题班会、座谈会、全校大检查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规范。在活动中,学生背离行为似有所收敛,但事后“旧态重演”的很多,究其原因就是这些规范没能使学生“信”。
另外,知识教育中一定的重复是必要的,重复可以强化感知、加深记忆、有助于理解和运用。而规范教育中的重复常常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规范逆反,不但不能推动中职后进生对社会规范的接受,反而促使中职后进生选择与社会规范不同或相反的态度和行为,即蓝维所说的“过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教育本身的异化,甚至走到了它的反面”。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618jyw.com
 长期以来,安分守己、听话服从、谦让利他、循规蹈矩、乐于奉献、学习成绩优秀是“好学生”、“好孩子”的标准,正如杰克逊(Philip W Jackson)在《教室的生活》(Life in Class)中所讲的“在教室要获得好的生活,主要就是按教师所说的去做。”而我们的后进生的表现与这些“好学生”、“好孩子”的要求相去甚远。
(四)学业失败和心理不成熟是中职后进生社会规范背离行为的重要诱因中职后进生的一个特点是学习成绩不良。中职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与学生之前接受的义务教育完全不同,他们要有个适应过程。许多学生在选择报读中职时,也想过“要改头换面,学一技之长”。但是由于他们文化基础薄弱,往往对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知识不理解,“鸭子听雷”使后进生在课堂上如坐针毡,总想以各种借口逃离课堂,出现学习厌倦。学习厌倦使他们更加陷入“文化课不爱学,专业课学不会”的困境。同时,由于文化素质低下,后进生的分辨能力、控制能力和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比较弱,更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做出一些社会规范背离行为。许多后进生习惯于只关注自己的需要,以自我为中心,难以理解和把握别人的感受和需要,结果在与人交往中经常受挫。遇到挫折他们常常不能及时反省自己,而是把所有责任归咎于他人,甚至因此产生报复行为。同学之间小小的纠纷常常会成为伤害事件的“导火线”。

(五)传媒的影响使后进生对社会规范背离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随着各种现代传播工具的普及,媒体对中职后进生社会规范背离行为的推波助澜作用不可忽视。一些影视报刊大肆渲染暴力,将黑帮老大塑造成英雄,使中职后进生发生崇拜偏差,视黑帮分子为学习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同时,随着手机的普及,学生课堂上摆弄手机的现象相当突出,从过去的只是发短信到如今的上网打游戏、聊天,甚至将其作为考试的工具。另外,一些学生上课时利用手机摄像功能偷拍,甚至把一些不雅照片传上网络,给他人和学校造成了伤害。
矫正策略
中职后进生社会规范背离行为的矫正,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在此主要讨论中职学校的作用。

(一)培养合理的服从习惯,加强社会适应教育

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时曾经提出了13条学生修养标准,其中第七条为“培养合理服从的习惯”。中职后进生对社会规范的背离,往往是他们过于强调自我,不能正确认识自身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注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合理的服从教育,如服从教育教学任务的安排、作业的要求、外出参观的组织、对学生仪容仪表的检查等。要通过合理的服从教育使中职后进生认识到强调自我不能以损害他人、集体、社会的利益为代价,必须遵守国家法令,执行企事业单位制度;如果认为社会规范有违反法律或公共道德的,可以通过沟通或法律等相关途径解决。
恰当的社会规范教育是促进中职后进生社会化发展,引导后进生参与团体事务、学会平衡团体规约与个人自主发展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培养后进生的合作精神、交际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途径。

(二)正确定位学校规范教育的目标,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我国古人所说的“孟母择邻”、“一傅众咻”的故事,从正反两面说明了环境熏陶对人成长所起的作用。有组织、有计划,直接面向学生的社会规范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间接的、隐性的教育细水长流,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学校应从人性和文明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后进生的思想和觉悟的实际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生活,重视规范教育目标的适度和务实,强调规范教育的实效性,使社会规范教育更加社会化、生活化。同时,要培育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好的校园环境能对人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会促使人心灵净化、人格提升。学校的各种建筑和设施,都应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既要体现艺术性给人以美感,更要富有教育意义,使人从中受到感染、教化和启迪。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环境卫生、绿化、宿舍文化创建等活动,使学生对自己动手美化的校园环境产生依恋、爱护,珍惜一草一本。还应规范学校的制度建设,让学生参与班级制度、学校制度的制定,使他们“信”学校,愿意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

(三)重视家校沟通,协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父母教育的失职导致了两种结局,一是孩子不体谅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在父母的庇护下逐渐变得自私、冷漠;二是生存能力差,不懂得或不愿意用自己的努力营造自己的生活。”正确的家庭教育是预防中职后进生违反社会规范行为的重要环节。家庭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基本的是非观,父母应该教给子女判断对与错的正确标准,教会他们如何客观地评价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家庭和学校的沟通,除了传统上的请家长到学校、教师家访和电话联系外,还可以利用网络、书信等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家校沟通最重要的是要对后进生的教育达成共识。要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不单单是“管”孩子,更重要的是进行培养教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自觉性较差,反复性较强,家长可能也会懈怠,中职教师要注意家校沟通的持久性,要把握沟通过程中的主动性,使家长成为后进生社会规范背离行为矫正中的重要的、合格的施教者。
对中职后进生社会规范背离行为的研究是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的基础。后进生的社会规范背离行为既有规范本身的原因,也有教育原因和后进生自身的原因,对后进生的转化要针对学生的不同背离行为,采取不同的方式。家庭、学校和社会要通力合作,共同为中职后进生的教育转化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参考文献:
蓝维.德育学科教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蓝维.过度教育对中职后进生发展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4(25).
[3]Philip W Jackson.Life in Class[M].New York:Hold Rinehart and Winston,1968.
[4]孙云晓.成功父母必读[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黄益卿(1976—),女,广东汕头人,广东省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法学讲师,研究方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向为法制教育。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