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课堂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八法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22022 浏览:974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李渔这句话是说写一篇文章要重视开头,而一堂课就好比一篇文章,课堂导入就是文章的开头,当如凤头一样精彩。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我觉得应该掌握好课堂导入的方法,追求导入技巧化,可以为上好一节课,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方法,应该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兴趣等,结合课文重点内容、主题思想来设计导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总结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目标展示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如:我上《谈语言》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语言,是我们人类交际的主要工具。怎样使文章的用语口语化、规范化?学习《谈语言》这篇课文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二、直观形象法。

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幻灯片、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实物、等教具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上《核舟记》一课,我又同样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这样的实物,给学生易于感受,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草莓》一课时,我就直接拿着一个草莓进课堂导入新课,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巧设悬念法

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朔源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我在上《孙权劝学》是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三国时的吕蒙吗?吕蒙战胜过关羽你们知道吗?那为什么吕蒙能战胜关羽呢?”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积极讨论自然就能解开“学习的重要性”这一主题了。

四、亲身体验法

亲身去体验可以让学生记得牢固,提高热情,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618jyw.com
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课时,我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天净沙&秋思》的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还有在上《桥之美》时我叫学生把自看到的或是自己想象到的最美的桥画出来,同样达的这样的效果。

五、故事激趣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本身具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在上《丑小鸭》就从以丑小鸭的故事或是青蛙变王子的故事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导入,让学生明白励志的重要,自然就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及主题了;再如上《天上的街市》一课时,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或者给学生自己讲述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六、启发谈话法

学习《荒岛余生》时让学生谈一谈野外生存;学习《孙权劝学》时,用“少而好学,如日初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导入。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刻,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导入《谈读书》……用心找寻,许多名言也可以用来导入新课。

七、情境烘托法

阐述文章背景,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有个明确的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如在《伟大的悲剧》一文中,先讲清楚挪威人与英国人这间在这次探险中的背景,及他们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竞争对手,挪威人在这次探险中胜利归来,而英国人则在这次探险中遇难等这些背景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就容易明白作者为这些遇难者写颂歌的用意。
用优美语言导引,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意境之中。如《春》的导语:春天,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散文家朱自清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这样顺势一引,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春》的艺术意境之中。
八、情感渲染法
根据课文内容设置合理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和课文的感情基调融为一体,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有的课文情感性强,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或悲愤,易运用情感导入。如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我是可以这样设计的:敬爱的周总理,已经逝世好多年了,但一提到他,人民的心中仍油然而生敬意,总理忙碌的身影和慈祥的面容仿佛就在眼前,他温馨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仿佛就在耳畔。可是“”,在总理生前横加迫害,逝世后又不准人民悼念,爆发了“四·五”事件,人们冒着危险自发地云集在天安门广场,以各种形式悼念总理。
寥寥数语,造成了学生课前与课中一致的情绪情感交融,恰到好处地完成了导入任务。
教无定法,孟子曰:“教也多术也。”语文课的导入方法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只要适合具体课文,适合学生的实际,紧紧围绕学习要求,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就是好方法。作为教师,巧妙构思,灵活地设计教学导语,才能做到“先声夺人”,领会到“导语之妙”的精彩。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在导入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二、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导入”只能是“导火线”。不能占太多时间。

三、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
总之,课堂教学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因内容等的不同而不拘一格。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在这一环节付出教师的热情和创造,课堂教学才能收获预期的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