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作用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22 点赞:30929 浏览:1358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国内外计算机学科教学与应用长期探索、实践与反思的结果。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重要标志是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进入课堂,并逐渐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即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各种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动画、图形、图像、视频、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整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枯燥、乏味、呆板的理论说教和单纯的语言讲解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多媒体技术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先进教学手段,因为历史学科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时空变化,历史现象纷繁复杂,仅依靠教师“一言堂”的讲解是很难表达丰富的历史知识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最能发挥其功效的。

一、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多媒体技术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活动,调动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如:将影片《开国大典》中的相关画面,制作到历史课件中,用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等内容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适当讲解、巧妙设问,让学生有目的地议论、看书、思考,这样就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能够很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本来看不见的历史时间变成看得见的东西,本来看不清的历史空间变成看得清的东西,从而有效地缩短时空差距,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时空表象和时空概念,形象地再现历史情境。如在讲授“西安事变”这一内容时,为了解决“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这个难点,可以播放纪录片《西安事变》中的相关片段,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联系相关纪录片段,经过看书思考,就很容易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弄清楚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了解了难点问题;并对中国的高瞻远瞩,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伟大决策有了充分的了解。
3.多媒体技术因其快速、准确、大容量、表现力强等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记忆效果。历史教学是以学生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的动因和规律为目的,而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征,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又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最好的教学手段就是多媒体教学。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内容时,可利用影片《甲午风云》中的几个片段,来引导学生思考“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为何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播放的相关片段得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这样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形、色等多种形式作用于学生,给学生留下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痕迹,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增强记忆效果。
4.多媒体技术因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培养和塑造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但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优势,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解决上述难点。如讲“战争”这一内容时可利用电影《林则徐》中的相关片段,形象地再现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加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的同时也自觉地受到防毒贩毒的教育。
5.多媒体技术因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对多种信息加工处理,表现手法多样、形象、直观,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操作和调控,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整堂课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中要把以课程为中心发展到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引导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列出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再针对提纲提出的问题,检测出学生的阅读情况,时间长了学生就能形成很强的阅读能力;另外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全面考虑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涉及学生参与的讲述、演示、阅读、回答、问题探讨,做到每个学生不仅能参与而且积极参与。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且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思维,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历史教育,而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和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状况看,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为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功能及如何更好地应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注意事项

1.应注意教学容量过大、知识密度过高。多媒体技术的重要优势就是信息量大,资料丰富,正是这种海量的知识,使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存在盲目加大知识的容量,忽略学生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多媒体课件要设计一些用来让学生探究的、有利于他们理解知识,启发思维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演示课件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适当的停顿,给学生空出记笔记的时间;文字输入要少而精,在画面中做到突出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理好教材和其他刺激因素的关系;内容的设计、图文的布局以及出现的先后顺序都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接受程度。
2.应注意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动态、闪烁、缩放、快速切换、反复等功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它不是万能的,在有些内容的教学上甚至不能简单地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多媒体或传统教学手段,不必刻意追求多媒体手段,而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果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学生忙于应付接收,失去消化、思考、想象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教学效果。
3.应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在课件中插入一些会动的符号、图标、图像等,再加上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逐字逐句的操作进程,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课件设计要简明清晰、方便适用、操作简洁,使学生在轻松、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中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感悟历史。
4.应注意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主要是由教师操作、演示,学生观看、接受。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尤其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重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动机;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疑、质疑、释疑,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丰富的学习内容,或独立思考、探索历史问题的解决,或相互交流,发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看法,提出新见解,形成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历史教学时,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技术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应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