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浅谈品德课中情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30855 浏览:1442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是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感染性,因此,采用“情感教育法”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质就是用教师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的爱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较深感化的过程。那么,怎样使情感教育服务于品德课教学呢?

一、找准动情点,以情

品德与社会课的课文都蕴含了极其丰富的“育人哲理”,都有明确的思想内涵和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潜在点。教师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内涵与外延、充分驾驭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找出“育人”的真谛,找准教书育人的最佳结合点。这个最佳结合点就是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动情点。如在教学《孝敬父母》一课时,为了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真正懂得陈毅为什么要这样孝敬父母,我先讲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我上高中时家里比较穷,每次放假回家,妈妈都要烙一些饼给我带到学校吃。有一次我忘了带一本书急忙回家取,却看见妈妈正在锅边捡饼渣吃,我心一酸眼泪掉下来,从那以后我每次走时都偷偷留一些饼在家。在场的学生都屏息聆听,有几个感情丰富的女孩眼泪落了下来。教师自身的真情引起了学生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思考,发言自然积极主动,教学效果可显而知。

二、认真朗读,角色体验

如语文教学一样,朗读也是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教学手段。品德课文的可读性、故事性都比较强,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文中的感情,使学生真正体验课文中所包含的真情。因为好的朗读,既可深切传达出语言的思想感情,也可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如教学《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一文,通过反复朗读“五四”运动学生的爱国口号,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就能使他们感受到当时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扣人心弦、催人奋进的感染力,领悟深刻的教育含义,提高教学效率。

三、合理正确的疏导,增强情感沟通

合理正确的疏导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要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有个学生在我上课板书时,常将格尺插在桌缝中拔出嗡鸣声。我下课找到他,说你参加校里的乐队吧!他愣了一下说为啥?我说你的嗡鸣声有一定的节奏,发现你有一定的乐感。但是,你在上课时发出这样的声音就是违反纪律了,课堂上学生的任务是要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学生点点头,泪水却掉了下来。后来,他上课再也不玩格尺了,学习也有很大的进步。
总之,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情感为基础让学生真正地认识道德理念,用情感去激发他们良好的道德动机,用情感去催化他们的道德行为,用情感去沟通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教师在品德课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就可以使品德课堂更加丰富精彩。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