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论教师学习共同体与教师进展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6636 浏览:217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与交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对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丰富教师个体知识、构建教师协作文化的起着积极作用。健立健全学校制度评价考核制度;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 对教师的学习共同体进行专家引领等是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历学历教育、培训、专业工作实践三个阶段。相对于学历教育和培训, 教师的专业工作实践更长, 对教师专业成长所起的作用更直接和长久。因此,探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组织形式——教师学习共同体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涵义及特征

(一)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涵义

所谓学习共同体,指的是这样一个人群:是指这样一个群体, 其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 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 或者为了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他们在这一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因此, 我们可以把教师学习共同体理解为: 由有着强烈学习意愿和共同研究兴趣的教师自愿组成, 其共同目标是要在共同参与的各种教育实践和研究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 并通过创造与传承知识而促进自身的成长, 乃至达到教师整体的发展。

(二)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

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 自愿性。学习共同体不同于正式群体, 它是人们自愿参与的群体, 它只通过氛围与情感作为维系共同体成员的纽带。第二, 同一性。作为共同体成员的教师共享共同确定的实践、信念和理解, 如共同的探索目标和方法、协商的意义和充分的交流、趋同的学习研究兴趣和观点、基于合作的实践和基于实践的合作等。第三, 发展性。学习共同体以创造与传承知识为主要路径, 以促进成员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标。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一)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

教师学习共同体要求共同体的成员终身学习、全员学习, 其本质特征是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参加学习共同体, 就有了组织上的保障, 学习和解惑时就不再是教师个体“单打独斗”了, 而是教师集体发挥智慧。教师同伴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协调, 开启,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618jyw.com
发挥的是团体的力量。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是多样的, 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优势在于: 稳定、合作、互补、共进。但也并不是说, 教师加入了学习共同体之后, 教师的专业就一定发展了, 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是, 参加共同体的教师个人是否在思考、交流、实践这一循环圈内不断探索、进步。“学习共同体”只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组织保障, 属于外因, 外因最终需要通过内因而发挥作用, 因而, 在学习共同体中, 教师只有发挥专业自主意识, 才能从共同体中吸取营养, 夯实自我, 最终达到专业发展。

(二) 学习共同体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从国际上的新动向看, 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两大理论——新专业主义和同侪互助理论, 进一步从以往关注教师自治和个人发展, 转而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侪互助和合作。这就要求新世纪的教师, 需要在思想和心理上进一步开放自己, 加强教师同侪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对话、沟通、协作和合作, 共同分享教育教学改革经验, 通过互动实现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以减少教师由于孤立而导致的自发盲动行为。教师学习共同体正好迎合了新世纪专业发展的需要, 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有利于教师合作文化的建设。Hargrees 曾分析了四种教师文化, 即: (1) 个人文化主义。在这种文化中, 教师之间相互隔离, 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处理自己课堂里的事务。 (2) 分化的文化。教师工作于相互分离、有时为争取权利与资源而相互竞争的群组之中。 (3) 合作的文化。建立于教师之间的开放、互信和支持。 (4) 硬造的文化。教师被要求围绕行政人员的意图与兴趣 ( 这些意图和兴趣往往是在其他地方形成的) 进行“合作”。 [3] 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学风格是个人化的, 教师也多处于孤立的状态之中, 还没有形成“合作”的教师文化。但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 教师发展其专业知识与能力并不完全依靠自己, 而会从其他人 ( 校外专家或同事) 学到很多, 教师更不是孤立地形成与改进其教学的策略与风格, 这种策略与风格的形成与改进, 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协作文化。因此,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理想的方式, 应当是一种协作发展方式。组建学习共同体恰恰有利于这种文化的发展。
2.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的激发。教师的学习通常被狭隘的理解为举办在职研讨班会培训, 而类似的培训时常停留在字面或表层, 教师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接受与形成的, 其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上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知识社会发展的突出特征是通过主体间的理解与协作去实现社会的进步, 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 因为有共同的学习目的, 而且与教师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 带来教师能力及工作绩效的提高, 因而,学习共同体能极大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从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
3.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有利于教师个体知识丰富。教师的个体知识是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的整合体。其不同形态之间的转化并非自然而然的事,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对有很多突发事件, 没有经过太多思考, 就能快速地处理好, 就是教师使用了缄默知识的结果。基于教师个体知识的特殊性, 更赋予了教师相互交流、对话的必要性,否则, 教师将会陷于思想僵化、迷茫之中。只有通过共同体中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沟通, 使自己的行为得到认同或使自己的缺点得以暴露, 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学习和发展的信心。

三、组建“学习共同体”,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探讨学习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对教师间合作、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源于:论文大全www.618jyw.com
、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很大作用。

(一) 建立健全学校评价考核制度

对教师学习进行考核奖励对于学校而言, 应该是一个教师观念转变、实践演练的培训基地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要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促进教学、研究、进修一体化, 真正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化组织, 这需要靠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 更要靠制度把教育研究活动进行内化, 从而作到自上而下, 开放, 人人参与, 有效可操作。制度建立之后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制定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比方案等。每年评选一次, 评比比例可适当的调整, 不搞终身制, 对被评上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补贴及奖励。通过这些制度实施于教师学习共同体, 充分体现其导向性和激励性, 使教师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乃至自我超越。

(二)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 是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 以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 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注重教师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4]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 充分联系了教师的工作实际,使教师有话可说, 并使其在与同事交流、共享经验的过程之中, 达到相互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 对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专家引领

即以教师为研究主体, 专家 ( 研究人员、教研人员、专家教师) 给予必要的引领与协作, 教师与专家之间构成协作共同体,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先进理念的引导, 就会造成低水平的重复。注重校外专家的力量, 借助高层次的教育科研机构及高校专家给予必要的引领与协作, 关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行为反思, 使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够及时调整跟进, 不断提升水平和质量, 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赵健.从学习创新到教学组织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4,(7-8)
丁钢.同侪互助: 教学创新的内在动力 [M] .课程与教学 (台湾) ,2003 年版,第 6 页.
[3] 转引自王建军, 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M]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85.
[4] 王越英.打造学习共同体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J] .上海教育科研, 2004, (3) .
[5] 徐丽华. 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J]. 教师教育研究,2005,(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