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间民间事业与独立营业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13402 浏览:577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胡政之在主持《大公报》期间,在报纸经营、报纸编辑、品牌管理和人才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影响,提出了新闻史事业是民间事业和独立经营的独特办报理念,这些对我们今天的媒介具有指导和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胡政之 ;《大公报》 ;民间事业 ;独立营业
胡政之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他独家采访了1917年段祺瑞誓师反对张勋复辟的新闻,1919年采访了巴黎和会。1926年9月开始,胡政之与吴鼎昌、张季鸾开始合作接办《大公报》,此后该报纸销量逐渐增长。胡政之在办报实践中认为新闻事业具有社会性,是民间事业,与此同时报纸应独立经营,这两点能概括他在经营《大公报》期间的两条基本路径。

一、新闻是民间事业

(一)报纸乃社会公器

《大公报》的社训只有简单的四字:“不私不盲”。1916年新记公司《大公报》的第一篇社论中提出了该报 “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八字方针,后来归纳为“不私不盲”四字。“不私”即至公,为公共某利益。“不盲”即报纸的整个言论从独立的主张出发,“都应以独立自重,以正义为根据,以团体事业的公共利益为根据,以国家民族的整个利益为根据”。
胡政之也提出了报馆在服务社会时的具体规律:(1)信仰正义,服从规律。这是《大公报》社训的延伸,报馆作为一个事业团体,就要以正义为目标,以遵守规律为范围。(2)忠诚尽责,爱恕待人。这要求报馆同人诚笃忠实,将事业发扬光大。(3)事业向前,个人退后。换言之,公共的要积极进展,私人的要多克己自制。

(二)新闻事业的社会属性

在《作报与看报》中胡政之提到:“社会与报业的关系,真实息息相通,社会需要好报”,他在《大公报》的时期,中国正处在内忧外困的时期,该报借助自己的角色和地位为公众构建了公共领域。在国共斗争日趋激烈的时期,大多数报纸很难保持纯粹的客观性,变得趋于党派化、政治化,社会舆论空间受到威胁。胡政之负责的《大公报》坚持全国开放,使之成为公众的喉舌。
1.报纸是文化的工具。胡政之认为报纸肩负有社会文化工具的使命,并非办报的人可以私用,把办报和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在他眼里,报纸这个社会的文化工具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公众对报纸的文化期待对报纸的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从消极来说,社会如果把看报的标准提高,不许它走入浅薄猥琐浮滑一路,它决不敢不力争上游,因为它是商品,断不敢违背顾客的意思。而从积极说,社会如果不把报纸看作有闲阶级茶余酒后的消遣品,刺激物,而要抬举它成为国民日常生活的精神食粮,文化媒介,大家就应该随时给以指导,同它合作,则报纸当然能够向上”。
2.报纸与政治、商业有联系。胡政之承认《大公报》与政治有联系,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报纸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已然成为一体,但是并没有与实际的政治发生新闻业务以外的联系。报纸的最高目的是使报纸具有政治意识,而不是去参加实际的政治,他提出“办报有原则,政治是灵魂”的指导方针。此外,在胡政之看来,一份纯政治性的报纸终久要被淘汰,一份理想的报纸在兼顾事业的同时也要注重营业,“营业能独立,始能站在超然的地位,不为他人所左右”。坚持独立经营,实行股份制营业和市场化运作。在独立经营的过程中,广告和发行是报纸主要的经济来源,胡政之将广告费当做报纸物质上的粮食。新记公司在创立之初经营困难,但胡政之并没有为了赚钱把报纸过度得商业化,宁可牺牲广告,也没有少登新闻。《大公报》不同于其他商业报刊的是,报纸采取营业独立,其主要目的是获得言论上的自由,不是一味生财。
3.读者促使新闻事业进步。胡政之在《中国新闻事业》一文中提出:“……读者既少,新闻何能发达,要图补救之法,首在增加兴趣之材料,唤起阅读之需要”。读者的需求决定了报纸的销量,同时也决定了报纸的质量,会对报馆、记者起到鞭策的作用。《作报与看报》一文中说道:“我们确信,要想作成一份好报,作报的人仅有百分之四十的力量,而看报的人,即社会公众,倒具有百分之六十的推进力”。《大公报》在“为公共谋福利”的思想指导下有了平民化的趋势,比如1920年6月27日,《大公报》开始刊登为“社会之声”栏征文的广告“本报从七月一日起,特辟社会之声一栏,凡地方利病,人民疾苦,社会缺点,均愿意代为披露,愿各界诸君注意赐教为幸”。

(三)新闻事业的职能

胡政之根据自己多年办报的经验提出了新闻事业的两大职能。他在《本报之新希望》里提到:“顾吾以为新闻事业之天职有二:一在报道真确公正之新闻,一在铸造稳健切实之舆论。而二者相较,前者尤重,盖新闻不真确,不公正,则稳健切实之舆论无所根据也”。
1.报道明确。胡政之将正确公正的事实作为办报的重要原则。在新闻操作中他反对以下几种类型的新闻:1.不知所报何事,记者随意胡诌的数字式新闻;2.故意煽情,不知所云的秘密式新闻;3.由一事随意推及到另外一事,照搬演示的推阐式新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闻;4.搜寻旧闻,不辨陈腐的翻陈式新闻。新闻要言之有物,真确公正,以上的几种公式型的新闻报道方法是新闻事业的大戒。
2.拥有切实的舆论。胡政之认为,社会舆论的取舍和表现是新闻事业的职责所在,而舆论所述的论断必须以正确的事实为资料和基础,更提出了“是非不明,功罪混淆,天下滔滔,大乱靡已,新闻记者失职之罪,实应与军阀政客之祸国同科”。他把新闻记者发布确切舆论的职责上升到了国家责任的高度,体现了他“新闻乃社会之公器,非少数人所可得而私”的主张。

(四)广罗人才服务社会

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是关键。胡政之在数年的办报实践中利用在《大公报》的行政权力为报纸吸纳了很多优秀的报业人才,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人才观和选拔人才的策略。
1.记者的从业条件。胡政之对一名好记者的条件有:一须本人有天才,感兴趣;二须国文好,常识足;三须体质强,能忍耐。至于评论记者,需要丰富的智识,热烈的情感,公正的观察,周到的判断。一位新闻记者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无我的精神,为社会服务;要注意健康;爱管闲事的态度。简言之,胡政之对一名好记者有三个条件的要求:精到的业务能力、极热烈的兴趣和服务公共的操守。源于:论文范文网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