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生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19381 浏览:840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师教学中一项重要科研课题。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在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积累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由于“无米为炊”对作文而畏难而厌倦。为克服这一情绪,我们必须让他们在观察中学会积累写作材料。

(一)学会观察

观察是写作素材的源来,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的方法。譬如观察的是“事”,就必须弄清楚“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认真思考自己从这些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如果观察的是“物”,就必须弄清楚它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征。总之,为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从课外书中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的课外书,并要求学生把一些最能打动自己的心的精彩片断摘抄下来,通过品味消化、比较源于: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运用,学生作文起来也会日益得心应手。

(三)要勤写日记

写日记不仅是学生积累材料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也是为文真诚的基础。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把日记称为“道德长跑”。笔者认为,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作文教学水平应从日记做起,做到每周日记三到四则(含抄写可模仿的优秀作文),让学生从不自觉写到自觉地勤写会写。这种让学生在日记中积累,在收集中模仿的做法,学生作文起来就有话可写,写出来的作文感情就真挚,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只有这样不断的训练,不断的积累,作文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四)加强阅读教学,规范语言,积累词汇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而目前壮语地区小学生受语言环境的影响,他们对地方方言的掌握往往比普通话更牢固,所以经常出现学生说话、作文都是方言与普通话混合运用,出现语言表达方式不准确的现象。针对这种特殊情况,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课堂教学),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能积累普通话词汇,规范书面语言,以消除学生写作中的障碍,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基础。除了课堂加强阅读教学之外,我还设计了课外阅读活动。在每个学期开始我就把课外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每一天读一篇文章,并且做好读书笔记。

(五)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正好适合孩子的味口。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喜欢的这些活动,使学生获得心理感受,建立起实事实物的概念,积累写作素材。如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跳绳比赛”,“少儿卡拉OK比赛,”“课本剧表演”……多彩多姿的活动使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在活动中有了亲身感受,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写作源泉,迸发出写作的灵感。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在活动氛围中让他们受到了熏陶感染,每次活动之后,我就让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亲身感受先说一说,再写一写。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

二、师生用嘴“下水”

为了给学生提供写作范例,学会借鉴他人审题、构思、选材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了消除学生作文“畏难”情绪,培养学生作文兴趣,逐步克服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难题,我们可采用开课时师生共“下水”的方法:即每作文课时先用一至三分钟的时间给师生“下水”(这里指口头作文):教师先“下水”示范,随后全体同学跟着“试水”(话题自由选定)。“下水”“试水”后,教师立即组织学生就教师的“下水”(口头作文)或把学生“试水”的话题(口头作文)推荐出来让全体同学从审题、构思、选材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地分析、比较,优秀的给予鼓励。这种通过分析、比较和鼓励方法,使学生有作文课开课必须次次“下水”、人人必听必评必说的心理准备,时间久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就会得到提高。

三、要作适当的理论指导

实践证明,光有材料,不一定能组织成好的文章。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有科学的方法理论去指导,才能事半功倍。杨初春老师总结出来的“快速作文方法”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诸如葫芦法(笔者称三段法)、流水法等。于是笔者在每次作文教学中,总是在师生“下水”后,首先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理论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审题、布局、行文、修改等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学生懂得了理论和方法,对作文自然会感兴趣,作文水平也就不难提高了。
诚然,少数民族地区作文教学方法是多样的,笔者著此文意在攻他山之石,引他山之玉,万望同行不吝赐教。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