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测度及其影响因素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27055 浏览:1215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迫在眉睫。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分化,使得大量新生代农民工占据农民工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未来的出路必然是在城市定居。那么,如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不仅关系着我国的长治久安,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关系着新农村的建设和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本文着重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角度研究其市民化,即在目前的政策制度框架不变的条件|教育论文网|下,如何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在分析市民化的影响因素之前,对市民化程度进行测度是有必要的。本文首先提出了市民化程度的一种新的测度方法,它是从市民需求与市民供给的角度进行的。在测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后,本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准备。对应文章的第一章。该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在对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后,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的研究内容,同时对本文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主要的分析框架进行了概述。最后,界定了本文所使用的一些基本概念、研究的理论背景和政策背景。第二部分,理论分析。对应文章的第二章。该部分主要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静态和动态角度进行分析。在静态角度,运用一般均衡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它们之间的耦合对市民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人力资本的提升对于促进市民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耦合程度越高,越会促进市民化程度的提高。在动态角度,运用演化博弈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政府与农民工之间的博弈对市民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农民工的市民需求会促进整个社会效用最大化,只有政府提供的市民供给数量大于农民工的市民需求数量,才会产生稳定的均衡。在目前城市政府市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增加市民需求和市民供给会促进社会效用的最大化。第三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测度。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三章对本文经验分析中运用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比较了新生代农民工和上一代农民工在自身特征、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和城市融入等方面的差异。第四章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需求,界定了市民需求的概念及其测度指标,并以为|教育论文网|市民需求存在一个阈值,只有在阈值之上的劳动供给曲线才为市民需求曲线。该理论的经验分析表明,在阈值之下,收入对市民需求有明显的正影响,即新生代农民工在该阶段追寻着收入的最大化;而在阈值之上,收入对市民需求无明显的影响,即新生代农民工在该阶段追寻着效用的最大化。第五章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供给,界定了市民供给的概念及其测度指标,分别从工作稳定性和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高的新生代农民工工作较为稳定,不会轻易离职;而在城市工作时间的是非|教育论文网|,会影响他们选择是否职业活动|教育教学论文|,但在城市的工作时间与职业活动|教育教学论文|次数的多少不呈正相关。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受教育程度、在城市的工作时间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第六章运用需求可识别的biprobit模型测度了样本地区的市民化程度和市民抑制程度,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第四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对应文章的第七章。本章根据第六章得到的市民化程度和市民抑制程度,采用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和分位数回归分解方法,分析了样本地区沈阳和余姚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和市民抑制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沈阳和余姚两地区的市民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Blinder-Oaxaca分解发现,系数差异是导致两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在系数差异中职业阶层的差异可以基本解释全部的市民化程度差异。同样,两地区在市民抑制程度上也存在较大差异,Blinder-Oaxaca分解发现,特征差异的贡献达到40,本文进一步采用分位数分解的方法,对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社会资本的提高对降低市民抑制程度有正向的影响,而只有在市民抑制程度较高时,提高人力资本才会降低市民抑制程度。第五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对应文章的第八章。针对本文分析得到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新生代农民工微观管理对策。在户籍制度方面,应取消与户籍制度相关的福利分配制度,降低农民工落户门槛;在居住方面,鼓励用工单位自建宿舍,将符合条件的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城市保障房享受范围;在人力资本培育方面,首先,加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其次,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最后,增强企业对农民工在职培训的积极性;在社会资本构建方面,首先,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契约型社会资本的构建,其次,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制度型社会资本的构建,最后,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的自我投资。【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论文提纲】:摘要13-15Abstract15-18第一章导言18-48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8-201.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18-201.1.2研究意义201.2研究综述20-331.2.1城乡人口迁移及市民化20-251.2.2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25-281.2.3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概念及测度指标28-311.2.4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市民化的影响31-331.2.5对已有文献的评述331.3研究目标和内容33-341.3.1研究目标33-341.3.2研究内容341.4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分析框架34-371.4.1研究方法34-351.4.2数据来源35-361.4.3论文的分析框架36-371.5论文的创新点37-381.6概念界定、理论背景及政策沿革38-481.6.1基本概念界定38-391.6.2两阶段迁移理论39-401.6.3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政策40-48第二章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理论回顾与鉴戒48-622.1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市民化的静态分析:基于一般均衡理论48-542.1.1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关系48-492.1.2基本模型49-532.1.3人力资本对市民化影响的分析532.1.4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耦合对市民化的影响53-542.2政府政策与农民工市民化选择的动态分析:基于演化博弈理论54-612.2.1演化博弈原理简介54-552.2.2基本假设55-572.2.3复制动态及演化稳定策略57-582.2.4结果分析58-592.2.5数值分析59-612.3小结61-62第三章样本特征的描述性分析62-783.1自身特征63-683.1.1年龄63-643.1.2性别64-653.1.3婚姻状况653.1.4人力资本65-663.1.5社会资本66-683.2农村退出的比较研究68-703.2.1外出务工目的68-693.2.2与土地的关系69-703.2.3与家乡(流出地)的联系703.3城市进入的比较研究70-733.3.1工资收入70-713.3.2职业分布71-733.3.3进城务工的途径733.4城市融入的比较研究73-783.4.1余生活73-743.4.2自身认同74-753.4.3未来打算75-763.4.4城市感受76-78第四章新生代农民工市民需求78-924.1市民需求的概念及测度78-794.1.1市民需求的概念及内涵78-794.1.2市民需求的测度794.2新生代农民工市民需求与劳动供给79-874.2.1个体劳动力供给的经典模型80-814.2.2最低必须|英语教学论文|支出的农民工劳动供给曲线理论鉴戒81-844.2.3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曲线与市民需求:改进的劳动供给曲线84-874.3新生代农民工市民需求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87-904.3.1理论模型的选择87-884.3.2计量模型结果及分析88-904.4小结90-92第五章新生代农民工市民供给92-1045.1市民供给的概念及指标构建92-935.2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稳定性的影响因素93-985.2.1工作稳定性的测度935.2.2模型选择93-945.2.3变量选择94-965.2.4回归结果及分析96-985.3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98-1025.3.1工资决定理论与假说98-995.3.2描述性分析99-1005.3.3计量模型分析100-1025.4小结102-104第六章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测度104-1166.1biprobit模型简介104-1076.1.1单变量Probit模型1056.1.2局部可观察的双变量Probit模型105-1066.1.3需求可识别的双变量Probit模型106-1076.2模型选择1076.3自变量的选择107-1096.3.1市民需求的影响因素107-1086.3.2市民供给的影响因素1086.3.3识别变量的选择108-1096.4计量模型分析109-1116.5不同测度方法的比较111-1166.5.1几何均匀法111-1126.5.2指标评价体系法1126.5.3层次分析法112-116第七章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影响因素116-1367.1分位数回归及分解的原理简介116-1217.1.1分位数回归方法116-1177.1.2分位数回归的分解117-1217.2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分位数回归121-1277.2.1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描述性分析121-1227.2.2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分位数回归122-1247.2.3市民化程度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124-1267.2.4进一步的分析126-1277.3新生代农民工市民抑制程度差异的分析127-1347.3.1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抑制程度的概念及测度127-1297.3.2新生代农民工市民抑制程度的分位数回归129-1317.3.3市民抑制程度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131-1327.3.4市民抑制程度差异的分位数分解132-1347.4小结134-136第八章结论与政策含义136-1448.1结论136-1378.2政策含义137-1418.2.1户籍制度改革137-1388.2.2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问题138-1398.2.3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培育问题139-1408.2.4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培育问题140-1418.3研究展望141-144参考文献144-152致谢152-154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154-15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