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品德小学品德课程链接地方资源目前状况与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22 点赞:5337 浏览:127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品德与社会》课程链接地方课程资源,是对原有教材的传承和完善,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链接地方课程资源的探索已成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精心疏通引流,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学经验、情感世界和人生智慧都充实到课程中去;教师要树立鲜明的课程意识、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目标确定、内容取舍中根据学情特点多种途径链接地方课程资源。

一、链接地方课程资源的现状分析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可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具有别样的意义。但许多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认为那是专家的事,缺少对《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能力,大量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未被挖掘,没有及时运用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

二、链接地方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1. 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决定资源的识别范围,利用与开发的范围,发挥的作用等。链接地方课程资源,能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和专业发展;能让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指导学习的方式发生根本变化;能让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与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进行沟通与联系,促进相互间的理解。
2. 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发展为本,强调儿童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进行主动建构的学习方式。链接地方课程资源能让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 有利于课程真正回归学生生活。链接地方课程资源必须以学生社会生活为主线,引导儿童从他们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生活经验的整理、反思与丰富,过上更道德、更健康的生活。
4. 有利于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链接地方课程资源可以超越狭窄的教学内容,让教师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进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使学生插上愉悦的翅膀,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地区活动的能力,成为爱家乡、爱祖国、有责任心的人。

三、链接地方课程资源的对策建议

1. 抓住教材空白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涉及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生活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有交叉、跳跃等现象,也有许多可以填补的空白点。教材一旦进入教学过程,教师一定会根据自己的风格进行解读,根据教材空白点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碰撞,激活与加工地方课程资源。从深度上拓展文本的外延,广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授《地球属于谁》时,笔者联系厦门保护物种的现状,补充“白鹭老人”和“厦门白海豚保护区的故事”,教师利用身边真实的故事,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学生通过听、说、看等形式体会感人故事中人物的美好行为和高尚品质。这样的教学设计容易引发学生们的共鸣,渲染气氛、调动情绪。学生知道人类已经行动起来,保护物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激发他们爱护地球、保卫家园的情感和愿望。
2. 寻找课程生长点,丰富品德课程内涵。《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比较简约,很大程度上起到提示引导的作用,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留下许多空间。教师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在教学中及时生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展探究活动,丰富课程内涵,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教授《四通八达的交通》时,我们首先以小组的方式讨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这些运输方式的特点,同时根据本地学生特点,引导儿童对生活进行观察、思考、体验。学校旁边就有BRT交通工具,笔者着重选取了厦门新的交通运输工具——BRT进行教学探索,意在让学生有更深的感触和体验。通过BRT系列知识系统传授,对文本进行补充,让学生的体验更加真实,这无疑就是教学效果的体现。
3. 发现时代切入点,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德性和社会性,就必定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是2003年编写的,它没有办法及时触摸到时展的脉搏。教学时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618jyw.com
,教师要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站在时展的立场,将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作为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现实性。
《变化中的社区》是三年级上册的课题,它兼顾了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展现了几幅老照片,从中可以看到社区的样子,特别是陈旧、简陋的住房。随着时间的流逝,画面反映了现在的社区,社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梧村小学所处的梧村社区是厦门市的中心城区,商业、交通发达,而以前住在这里的村民多数姓“吴”,称为吴村。因此,笔者指导梧村小学老师从商业发展、交通变化、居住条件改善等角度让学生谈梧村社区的变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社区文化中去辨析,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经历生活的道德要求和冲突,构建和生成儿童生活的“活性因子”。
4.抓住儿童关注点,充分发掘学生资源。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础。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抓住儿童关注点,选取典型的、有教育意义的儿童“生活事件”,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时,在与同伴、老师的交流、讨论、对话中分享经验与感受,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五缘湾是厦门的新客厅,人文荟萃,景观万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但是,许多学生奔波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中,且这里的生源外来人口居多,他们对五缘文化产生种种疑问。笔者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走进五缘,生成了《走进五缘,爱我五缘》的课题,引导学生从钟宅畲族文化、五缘学村、游艇俱乐部、上古艺术馆、五缘大桥、湿地公园等六个方面体验、感悟、探究。学生以自己生活地区为中心,从本地点的文化切入,帮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感受和了解五缘湾历史的变化和起步,从而让学生产生热爱家乡、愿为家乡的明天做出贡献的积极态度,教学效果良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