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尝试学年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6953 浏览:228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认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人类汲取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而“阅读”又能帮助人类认识周围的世界。在我国,语文自古以来就是一门教学学科,而读书也便成了传统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我国古代的苏秦之所以能游说天下,是因为能“头悬梁,锥刺股”地苦读;诗圣杜甫之所以能“下笔如有神”,是因为“读书破万卷”;现代的文豪鲁迅也更是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历代的伟人大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一不是通过自己的勤学苦读而著名于世的。
其实,阅读教学本来就是语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早已存在于语文学科的教学之中,可能是缘于种种因素,它至今还没有从语文学科意识中独立出来。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师,大多认为,阅读仅仅是个手段而已,最后还要归结到写作上来,也就是说,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写作,提高写作能力才是最终要的结果。在高考、中考这个指挥棒不变的今天,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毕竟只有在反复的阅读中,才能对课文内容达到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才能清楚作者的写作方法,才能用来指导自己写作,并从中有所借鉴。但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未免有些显得过于狭隘,我们应该把它上升到“汲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618jyw.com
取知识、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的高度认识上才更为正确。所以,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不可忽视。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能否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我认为,正确的阅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做到“五到”:

1.眼到。它是指在阅读训练时,要眼看课文,即使一目十行,也能做到既不增字、减字,也不错字、漏字。2.口到。它是指在阅读训练时,不仅重视默读,更要重视朗读,一定要大声读,做到书声琅琅。3.耳到。它是指在阅读训练时,不仅要会听别人读,更要会听自己读,一定要读出语感。4.手到。它是指阅读训练中,要学会动手,且养成动手的习惯,对文中的重点的或者描写精彩的段落要做到勾勾画画,对好的句子、词语还要写写记记。

5.心到。它要求在阅读训练中,要边读边思,学会思考,养成多读善思的良好习惯。

(二)能围绕“三个目标”:

1.正确。它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读正解,要能把握实质性整体。读正确是流利地读、带感情读的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就谈不上流利,更谈不上带感情了。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必要时要借助汉语拼音正音,并做到不加不漏、不跳不倒。2.流利。它是指让学生朗读时,一定要做到句子清晰,停顿适当,语言流畅。尤其要注意对“上声、轻声、儿化音”这三种变音现象的指导,千万不能让学生养成“唱读、念读”等习惯性腔调。3.有感情地读。它是指让学生朗读时,一定要抑扬顿挫,用适合的语调和神情显出文章的风格和神采;一定要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朗读,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历其事的感觉,能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能使朗读更加有感情。

三、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师必须大胆地开放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自由的、大胆质疑的环境,营造一种和谐的、能充分发挥的氛围,能让学生毫无顾忌地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的见解也许十分粗糙,也许十分不成熟,也许还有点“奇谈怪论”,但我们也必须对学生这种创新意识的萌芽独具慧眼地发现,且细心地呵护,不能抹杀学生极具个性的体验,不能浇灭学生自主研究的热情。
我们应该极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语),“品”出与别人不同的味道,“赏”出与别人不同的美,“析”出与别人不出的见解,“悟”出与别人不同的道理。但我们也必须警示学生在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还应倾听别人的见解,随时借鉴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才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四、注重学生的以写促读

阅读与写作是密切相关的。现行的语文教材,采用的就是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双线结构,这种结构的思维十分明晰——以读促写、以写助读。我们从每一个单元的小结中便可分明地看到教材编者的意图——在阅读的过程中安排片断作文,在写作指导的同时又顾及课文。
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大力注重以读写结合的方法来“以写促读”。我们知道,“读”对“写”的意义非同寻常,但“写”又反过来能促进“读”,无论模仿性的写作还是创造性的写作概莫例外,在写作前总是要借鉴的。就以仿写为例,在写前,必须认真审读原文,只有弄清了原文的主旨意图、结构形式、表达手法等以后,才能动手加以仿写。比如学生学习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可以仿写《平山的夏天》;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就可以仿写《秋》等。这样的仿写,必然会促使学生去进行阅读。
显然,这样读与写,更能让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心态和构思,更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与写作两个方面的感悟。以“写”促“读”,以“读”助“写”,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