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灵动一堂灵动课给我启迪与反思科技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24378 浏览:109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一堂灵动的公开课给本人对在诗歌教学中如何把握教学重难点、如何呈现诗歌、如何帮助学生品悟诗歌内在的美等方面以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启示与反思
1992-7711(2013)12-007-2
闻一多先生在20年代就提倡现代诗歌应该具有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新格律诗的代表,具备了闻一多说到的三美。这样一首很有魅力的诗怎样教给初一的学生、在教学上怎样定位教学的重难点确实有难度。初一学生对现代诗有着怎样的认识基础,教师究竟该教他们什么呢?教师如果教学目标定高了,担心学生不理解,目标定低了,学生没有提高和收获。
前不久,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师李庾南老师带她的团队来到了我校,我有幸听了南通市启秀中学顾凯华老师《再别康桥》的一堂课。她的课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和醍醐灌顶的启发,引发了我自己对现代诗教学的启示与反思。

一、我的几点启示

1.教学重点落实在整首诗的音乐美。顾老师的这堂课围绕“三美”来教学,并把教学的重点落实在整首诗的音乐美上,所以从课堂的导入开始,顾老师就直奔诗歌的“音乐美”。她通过把《凉州词》一诗运用不同标点带来不同含义,让学生明白诗歌节奏的重要,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擅长写新诗、旧诗和新格律诗的现代诗人——徐志摩。在介绍诗人时,她也是有选择的,选择和课堂教学有关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她特别强调了徐志摩的诗“声调流利好听,形式轻盈柔美”,而与教学无关的不涉及。介绍完作者,顾老师叫了一名学生来朗读诗,学生在读的同时,她把学生读错的和她自己认为容易读错的字一一写在了黑板上,并在该生读完后进行简单指导。这样她简单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班级学生的朗诵水平,对接下来的教学做到了心中有数。随后她请大家推荐了一位朗诵水平较好的男生读了这首诗,并让学生从节奏的角度来点评,然后就自然地过渡到带领学生鉴赏这首诗的音乐美。
为此,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诗歌的哪些地方体现了徐志摩的诗‘声调流利好听,形式轻盈柔美’呢?”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但是由于前面有了很好的引导,再加上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结果回答得很好。有从押韵的角度来说的,有从叠词的角度来讲的,还有从诗歌的节奏的划分来谈的。顾老师不仅对学生的回答一一作了精彩点评,还对他们的朗读作了指导,比如怎样读韵脚,怎样处理诗中叠词的朗读,一些句子的节奏怎样处理。她读得优美,指导得细致,经她这样一点拨,学生自己都迫不及待地在座位上读起来。于是顾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了三个字“音乐美”,然后很自然地指定7个小组读这首诗,读出其“音乐美”。学生们很高兴地在座位上你一句,我一句地读起来,有的男女交叉读,有的一人读一句,有的一人领读,其他跟读,总之形式各样,顾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认真朗读,还编排了很多样式,也为我们听课老师展现了他们的朗诵水平,课堂进入到一个小。七个小组的学生朗读完,顾老师也为大家朗诵了这首诗,并问学生她读得怎样,她和学生朗读的区别主要在哪里。继而引导到诗歌惆怅、眷恋的感情,然后投影作者的创作背景,并让学生找出体现这种感情的段落、词语,并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在顾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诗歌更理解了,朗读得也更有水平了。
在落实《再别康桥》这首诗的“音乐美”的这一教学重点上,顾老师主要采用的是朗读的教学方法,从读准字音到读准节奏,读出音乐美,再到读出感情,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朗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指名读,小组读,教师范读,学生自己读,齐读等。在朗读形式的选择上,她紧紧地从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考虑,让每一次朗读都有效果,这样的效果我们都看到了,学生不仅朗读的水平在顾老师的指导下一次又一次地提高,而且对这首诗,从形式上到内容上也更了解,并初步具备了鉴赏诗歌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她把自己的范读和创作背景的介绍放在中间环节,而不是形式化地放在开头,她这样安排是从教学实际出发,这样更科学,更能让学生接受,自然也更有效果。她的一切教学设计从学生和课堂的实际出发,不教条,不盲从的思想是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学习。
2.对诗的“绘画美”和“建筑美”点到为止。除了“音乐美”,这首诗还有“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特点。由于这两个特点不是教学的重点,所以顾老师讲得比较简单。她通过让学生找美丽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诗歌中你喜欢的画面,欣赏康桥美丽画面的照片等形式来欣赏诗歌的“绘画美”这一特征。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中美丽的画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的能力。如果课堂上经常有这样的训练,我想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有提高。而对这首诗的“建筑美”,顾老师仅用几句话点到为止,并没有展开。
3.抓好诗的改写。最后一个环节,是改写诗。顾老师让学生利用课上刚学的知识改写梨花体的诗,要求富有音乐美和绘画美。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完成这个任务似乎有些难度,但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竟然有学生改好了,当有两位学生站起来朗读时,所有人都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连教这个班的语文老师都觉得不可思议,说实话,就是让我们听课的老师改写也不一定有这水平。看来,我们平时是小看这些学生了,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优秀。这掌声充分说明学生在顾老师的这堂课里有了提高,有了收获。

二、我的几点反思

《再别康桥》课后,我反思了自己在教现代诗歌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中重难点的设定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照搬教材,这样不是把教学目标定位高了,就是低了,造成了学生要么学得困难不想听,要么觉得简单不爱听两种极端。当然课堂效果是微乎其微了。
2.教学环节程式化,不是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认知来灵活安排。比如教师的范读,作者的介绍,写作背景的介绍,很多时候我都放在导入后就一一呈现了,这样把这些知识点硬塞给学生,效果自然不好。教无定法,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灵活而多样,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能被一些范式、模式僵化了自己的头脑。
3.有的教学环节偏离教学目标。顾老师的这堂课,我深切感受到她所有的教学设计都紧紧围绕目标,无论是导入还是最后的改写,没有一个环节不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但我有时候为了导入而导入,为了朗读而朗读,为了拓展而拓展,目的性不明确,其实还是被一些所谓的课堂范式、课堂模式僵化了思维。
4.让学生读得少,写得更少,自己讲得太多。如果靠单纯的讲解和繁琐的板书来教学,在词句和技法上过分纠缠,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就会失去其原有的光彩和神韵。“诗道贵在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源于:期刊论文www.618jyw.com
以,以后我要少讲,多让学生读、品、悟和写。
尽管李庾南老师是数学老师,但是她所倡导的“自学,议论,引导”的课堂教学理念也可以用在我们语文课堂上。顾老师的这堂课就是成功地运用了李老师的这一理念。就像李庾南老师说的,“教师的身份可以普通,境界不能低下”,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学习、反思,把自己的三尺讲台站稳、站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