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对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27553 浏览:1225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学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提出人文素养的培育应当从内容上及教育形式这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进行变革,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培养学生 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是一门包涵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一、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美文,具有人文成分。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个人感受的自然流露,展现了作者的个人见解和智慧,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教学中教师对此要加以点化,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如教学表现母爱的文章时,我以表现母爱的歌曲创设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接着用亲切感人的语言引出话题,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人类生活中美好的感情,崇高的感情。这是人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立身之本。

二、奠定审美基础,熏陶人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材中很多精彩的段落、语句都能对学生产生很好的人文素养的感觉,其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节奏明快的排比,贴切传神的比拟,工整而有韵律的对仗等,这些优美而规范的语句可谓是语言中的精品,往往也是课文阅读中情理意趣所在。而对于经典语句,教师一定要花时间,引导学生去反复揣摩,诵读乃至记忆,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感悟到文章语句中的人文内涵,不断陶冶学生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语言积累丰富以及语感的培养是一个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美的特征,正确的运用阅读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语文审美教育。首先,需要教师成功而富有感染力的范读,来使学生入情入景;其次,要狠抓关键词,巧妙设问,才能收到审美教育效果,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再次,分享精彩段落,力求阅读语感与人文素养的和谐;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时机,激发学生感情,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更是进行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净化学生的心灵。

三、关注亲历体验,提升人文素养

要使“人文性”落到实处,必须关注学生的亲历体验。因为,任何一种设想,只有与学生的思维、情感、实践直接碰撞,这种设想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没有学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生主体情感的活动,文本的人文内涵就不会被吸收,个体也不可能受到情感陶冶与熏陶,我们的人文性教学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自由选择的是他最感兴趣的,也最易引起情感共鸣的,受到的影响,震动会最大。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同一文本,因每个人的经验,个性等不同,发生对话时,其价值取向也不等,它往往带有个人的某一种主观色彩,教师要给予理解。

四、加强阅读语感与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

语言能力的培养分为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的能力。没有读,便没有高水平的听;没有对语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技巧的把握,便不能自然、流畅、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思想;没有相当的语感积淀和语言材料,肯定也写不出文从字顺的文章。看来,语言能力的培养,哪条也离不开诵读。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加强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界同仁已认识到,诵读对于强化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十分重要。

五、丰富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

课外自修也是提高和丰富小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更多的课堂知识要求在课外消化,更多的教育思想要和社会对照,更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要在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共同培养而成。
那么如何进行课外自修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许多教师总是出于好心,喜欢给孩子们布置各种各样的语文作业,作业要布置,但是,朗读和背诵的作业比字、句、词练习更重要。阅读时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表达的中心内涵,主人公在文章中的行为是通过哪些手段和方式来完成的等等,并查阅大量的工具书、收集相关资料,把文章理通顺,才能阅读出真正的效果来。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仅学会学习,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人文教育。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就从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六、构建发展评价,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和理解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应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应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成学生思想自由地交汇、碰撞、升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自治县蜘蛛山学校)
编辑/赵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