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外活动让课外活动成为学困生转化翅膀怎样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6270 浏览:184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特别是利用课外活动的全面渗透、潜移默化作用转化学困生,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一是注重集体活动,淡化角色差异,以增强学困生尊严感、自豪感,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与期待,增强改正缺点、回到集体中来的勇气;二是在活动中找准“闪光点”,强化自信心。在课外活动中创设适合学困生个性发展的特定情境,给每个学困生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其感到自己有价值,受人尊敬,从而建立稳固的动力系统。三是让课外活动内容与教学内容既保持一定的距离,又有机地融合,减轻学困生心理压力。
【关键词】课外活动;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是每个班里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学困生一般喜欢自由、自律性差,有时懒惰贪玩、性格孤僻,且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时难以注意听讲,学习成绩不理想。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智力因素,情感因素,行为习惯因素,学习态度因素,性格因素等等。教师要仔细观察、认真研究这些学困生的情况,分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转化。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课外活动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课外活动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娱乐性、竞争性、学生参与范围广等特点,不仅有利于激发学困生的兴趣、发展个性,还能淡化角色差异,减轻心理方面的压力。所以利用课外活动的全面渗透、潜移默化的作用转化学困生,可以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注重集体活动,淡化角色差异

在日常的课外活动中,班主任要让学困生担当各种各样的角色,并且通过不同管理职位的变换,引导学困生进行多种角色体验,既能在合适自己特长的角色实践中展示自我的个性,又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在互相协作中淡化角色差异,增强学困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如我班有五名同学的生日恰好在“六一”节前后的一源于:大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周里,其中有三名是学困生,平时学习差,各方面表现也很差,因此,同学们都不和他们交往。为了帮助他们和大家一起共同进步,我特地为这五位同学举办了“六一”生日联欢会。“六一”前一天下午两节课后,我和全班同学一起用彩纸布置教室。在生日会上请这几位同学为大家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以增强自豪感、尊严感,在生日联欢会快结束时,录音机里放出生日歌的乐曲,全班同学一起为他们唱生日歌。我组织这次课外活动,既让三名学困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特长,又使他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与期待,增强了改正缺点、回到集体中来的勇气。

二、在活动中找准“闪光点”,强化自信心

学困生很容易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时刻把学困生放在心上,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各自的优势或长处,强化他们的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对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我们崇高的使命就在于……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做出最后的、绝对的结论:某某学生什么都做不来,他的命运就这么注定了。” “一点点成功会给他带来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发现学困生因多种不同的原因,导致学习成绩较差,但学困生同样具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进步,并且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都有各自不同较为出色的表现,因此,在课外活动中要特别创设适合学困生个性发展的特定情境,给每个学困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通过发挥个性特长和实现个性价值,树立他们不断进取的自信心,使其感到自己有价值,受人尊敬,相信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取得同别人一样的成绩,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过他人,从而建立稳固的动力系统。如我班王伟、刘洋等几位同学智商较高,由于在低年级知识基础不好,学习成绩很差,但是他们很喜欢体育活动。在学校组织的四年级跳绳比赛中,我特意把他们也选上了,让他们和其他几名同学一起训练。经过几个星期的刻苦训练,在比赛中,他俩均获得了年级前十名,因此,我们班也获得了年级总分第一名,为班级争了光,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赛后,我找他们谈心,使他们明白跳绳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是与他们平时刻苦训练分不开的,同样在学习上只要他们像跳绳那样下功夫,也一定能赶上大家。果然,经过半学期的努力,这几位学困生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如我班傅诚、孙宁静两位女同学因为家庭原因父母离异而性格内向,孤僻,并伴有自卑心理,导致学习成绩落后。我常主动找他们谈心,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的同时,注意观察了解她们的特长。我发现傅诚在绘画和手工制作方面很有天赋,而孙宁静的粉板字写得非常漂亮,于是我就特意安排她们参与班级黑板报的设计和文字书写,让她们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和技艺,当她们的作品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称赞时,她们激动了好久好久,从此也渐渐地恢复了学习的信心,对各科学习和各种活动也有了浓厚的兴趣,人也活泼开朗起来。

三、注重课外活动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减轻学困生心理压力

在学习生活中应当针对学困生的情况开展课外活动,并且要使活动内容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距离,让学生感受不到与教学有关系,避免学困生因活动内容与教学内容比较接近而产生畏惧心理。随着学困生对课外活动兴趣的提高,通过老师及时的鼓励、点拨和引导,把课外活动和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在潜移默化之中,课外活动效果和课堂教学效果逐步统一起来,从而激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然后学困生的注意力会逐渐被吸引到学习上去,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例如,当我们学到了第七册第八单元作文训练时,正赶上元旦即将到来,我就对同学们说元旦快到了,我们班将准备举办一次迎新年手工制作大赛。星期天回家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件作品,星期一,我们来评选出十名最佳作品。在评选过程中,出人意料的是学困生段振坤的雕塑作品,被大家评为第一名。随后,我就请段振坤把他制作雕塑的过程向大家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使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然后我又告诉他,让他把向大家介绍制作过程写下来。后来,我稍做加工即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并把此文推荐给大家。从此以后,他对作文兴趣很浓,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语文成绩也迅速进步。
实践证明,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课外活动,通过角色转换,强化自信心等手段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是学困生转化的翅膀。
参考文献:
沈清华.差生转化.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
谢国强.班级组织与班主任工作.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