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设浅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29861 浏览:1348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和蔼面容、亲切的语调,都会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产生好学情景,相反,如果教师总是板着面孔,一副教训人的模样,甚至居高临下的姿态,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沉闷、压抑、被动,很难主动、积极思考,更不可能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了。
【关键词】情境;教学
教学中,如何做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1、首先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名优秀教师,要善于把握和调节自己的课堂气氛。和蔼面容、亲切的语调,都会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产生好学情景,相反,如果教师总是板着面孔,一副教训人的模样,甚至居高临下的姿态,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沉闷、压抑、被动,很难主动、积极思考,更不可能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了。因此,课堂上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和谐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
2、借助范读,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许多情境是无法用直观形象来表现的。这就要教师充分利用朗读,语气描述等来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中描述的情境变为“此时此情此景”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如在上二年级《所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见》一诗时,在这偏远山村教学点,没有教具设备,更谈不上什么录音机、电脑,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先用悠然愉快的语调范读前两句,再用动作神态突然变化的语气范读后两句,这样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灵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仿佛眼前出现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悠闲地唱着歌,突然听到蝉的叫声,就马上跳下牛背,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地望着正在树上叫着的蝉的一切情景,然后让学生跟读,这样在范读的“导航”下,学生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情并茂。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越好。因此要展开形式多样的训练,让生字多次复现,促使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其中。如:我在教学生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词说句,同桌互相听写,同桌交换生字书写本写生字,相同结构,相同偏旁的字归集起来等等。
例如:教“青”字时,对学生说“青”是小草的颜色,是人们形容大自然美丽时常用的字,所以我们有许多字利用“青”来构造的,比如人的眼睛就是“目青为睛”,形容天气好有太阳就是“日青为晴”,水干净为“清”,不争不吵为“静”等等。
汉字是最有生命力和的文字,识记汉字里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河”“池”都带有“氵”因为小河和池塘都有水,“跑”、“跳”都带“足”因为“跑”、“跳”都要用脚,“你”“他”都带“亻”因为“你”和“他”都是人,又如“姐”“妈”都带“女”,因为“姐”和“妈”都是女人等,这样来激发学生好学汉字的兴趣。
4、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些教师将一切课堂活动大包大揽,自己一人苦口婆心的讲解,不厌其烦地操作。取消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过程,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殊不知如此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之效,学生只有自己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才能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境界。
5、让学生扮演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授内容结束,接着就是对新授知识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当堂巩固。不少教师以为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简单易行,只不过对新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炒剩饭而已。其实不然,因为这时学生对复习内容并不觉得新鲜,如果采用机械的重复方法复习,会使学生学习态度淡漠,兴趣索然。一旦兴趣锐减,其效果也就中想而知了,因此,上课时我根据儿童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运用角色扮演,让学生将课本直当“剧本”,让学生带着想像进行当堂表演,表演时先分小组进行,在全体学生参与的基础上,选出一、二组上台表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扮演体会课文内容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综上所述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和实践,仅供同行们参考,以便在教学中互相取长补短,以达共同进步!
2.4结合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操作实践是手、眼与脑的密切协作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质疑,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例如,教学“认识物体”时,教师可以把收集到的物体(牙膏盒、魔方、鞋盒、易拉罐、乒乓球、小球、茶叶罐等)让学生进行分类,根据学生分的结果,给物体命名。接着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过程中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与球的特点。最后,让学生用这些物体拼摆图形,进一步提高对这四种形状的物体的认识。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兴趣盎然,整堂课学生都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总之,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因此,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