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职高职学生职业态度目前状况分析与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10192 浏览:365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调研当前社会对高职学生职业态度的要求,与在校高职学生职业态度现状进行对比,深入分析形成此种状况的客观原因,进而提出培养和改善高职学生职业态度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态度 培养
1674-4810(2013)14-0020-02
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经济结构性转型期,员工职业态度已经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首要因素。我们在高职学生就业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职业的适应与否,主要取决于其职业态度是否达到了职业本身对人的要求。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那么即使职业岗位给他们提供的条件再好也无济于事。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认真分析当前学生职业态度培养的现状,努力寻找改善和提高学生职业态度的途径。

一、在校高职学生职业态度现状情况

1.学生职业态度的认知水平与企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我们发现,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重视职业态度培养,而高职生自身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很多学生在踏入职场前就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他们对所提供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非常看重,都希望在大城市、在薪水丰厚的岗位工作,都倾向于“岗位好,劳动任务轻松,工资待遇高”的企业,这反映出他们的职业劳动基本态度存在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只有把学生的职业态度培养当成工作重点来抓,才能把学生塑造成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2.高职学生对待职业态度上存在行动上的“惰性”

调查资料显示:“89.7%的学生认为,职业态度培养对今后自身的就业和发展很重要或比较重要。”但是,高职学生在充分肯定职业态度培养重要性的同时,自身却存在着行为自律性不强等现象。不少学生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上课不守纪律,在实训、实习中缺乏服务意识,工作斤斤计较,对工作缺乏奉献精神,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

3.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态度培养方面的主要表现

第一,职业意识不强,学生没有认识到自身正处于职业准备阶段,他们实际上具有学生和职业者的双重身份;第二,职业心理准备不足,尚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没有积极进取的心态,缺乏勇于承担风险,承受工作压力的能力;第三,职业道德概念模糊,没有形成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第四,职业习惯尚未养成。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长期养成的且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因此,职业化的工作习惯也是一个日积月累培养的过程。这些情况在学校没有得到约束和转化,在学生一到实习单位或用人单位时就显现出不适应的情况。

4.高职学生普遍心态浮躁

一些学生往往一出校门就想挑大梁、干大事,其心情可以理解,而企业往往只对忠实于它的员工给予重视并委以重任,但刚刚进入企业的高职生还没有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所以,高职学生应摆正心态,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经得起时间和实践考验的高职学生,才能立足并得到发展。这些是高职学生应该在校内就培养好的职业态度。

二、形成当前在校高职学生职业态度现状的原因

1.高职学生起点不高,造成其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难度大

当前高职生就读高职院校的主要原因是高考中分数偏低,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基础较差。他们对未来的就业方向不明确,自我言行约束力不强,缺少自我认知和清晰的理想目标。这些问题,都给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态度培养带来困难。另外,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过强;很多家长包办了孩子的就业方向,使学生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社会上的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等。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高职生的认知度,制约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2.缺乏自我约束力,影响了高职学生职业态度的养成

根据以往与学生接触的经历,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岗位工作相当重视,因此会非常关心相关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但一旦涉及要严格要求自己,并通过日常规定来规范约束自己时,总是会想方设法找空子。没明白正是通过日常行为的管理,才培养了学生服从企业管理,适应企业要求的职业态度。

3.高职院校校方在学生职业态度培养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各高职院校对职业态度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学校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目标模糊,缺乏计划性。很多院校的职业态度培养目标比较笼统模糊,无法落到实处。其次,当前职业态度培养脱离实际,脱离职业和行业特点。第三,职业态度培养无论是在教育方法上,还是在教育途径上,都相对单

一、相关培养理论陈旧,缺乏时代性。

三、培养学生职业态度的对策与建议

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多层次的管理团队

学院高层应高度重视建立学生职业态度研究和指导中心,重点研究当前社会对高职学生职业态度的要求和学生如何在校建立有效培养职业态度的途径。具体到基层组织的建立时,强调建立以专职辅导员为主体、班主任为骨干、学生助理辅导员为补充的教育管理队伍,使学生职业态度培养工作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每个层面。这支队伍是保证学生管理规定落实的关键,也是具体执行者,对培养学生职业态度意义重大。

2.通过学生管理规定的实施,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高职院校平时可多进行一些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组织讨论,并且多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相关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认识所选专业的性质、工作内容及特点、学习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通过亲身对比学校的管理规定与企业用人标准的要求,体会学校按企业要求制订的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进入用人单位有着实际作用,进而使他们在受到学生管理规定约束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明确的职业动机,并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强化这种意识,使其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并贯穿到他们的行为中去。

3.引导学生加强职业态度自我培养

在职业态度自我培养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把外在的职业岗位素质培养要求内化为自身的一种需要,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会或社团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平台。这些组织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社团活动,把学生们组织到一起,在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合作意识、配合学校实施职业态度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活动开展来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服务群众、与人为善的职业品质,提高职业态度培养的实效性。

4.通过学生管理规定的日常化,促其职业习惯的养成

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这也是学生职业态度养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在新生入校教育中,就对学生的穿着、发型进行严格要求。对那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为了使他们符合职业要求,学校可以制订学生职业态度评比制度,定期反馈给家长,让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处于全班学生和家长的双重监督之下,以养成符合专业要求的良好职业态度。同时,在教学计划中设立劳动周,让学生对校园卫生进行管理,工作人员耐心地教他们做,一直到养成习惯为止,进而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卫生习惯。总之,学校有责任把职业态度的培养工作渗透到每一件事情中去,贯穿始终,才能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

5.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态度要舆论环境和行为规范相结合

高职院校要营造良好的职业态度培养氛围和环境,健全学生管理,规范学生日常言行规范,让学生养成符合道德要求的言行习惯。同时,高校要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如校园电视、互联网、广播、校报、学报、学生自办刊物等现代化手段,宣传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事迹,特别是在与学生相关的专业行业上出现的典型人物,让学生受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如可邀请企业成功人士、能工巧匠和劳动模范跟学生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他们的事迹是高职院校职业态度培养的现实教材,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存在于自己身边,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目前,社会对高职学生职业态度的要求与学生本身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期间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和提高其职业能力与素质,使之从一个“自由人”转变成符合企业要求的“社会人”,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学生职业态度水平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走上未来工作岗位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王浪、高涵.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关系之辩——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13)
程晓江.试论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培养途径[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3]刘予.试论高职的职业态度教育[J].中国市场,2011(40)
[4]何茂昌.高职学生职业态度教育探索[J].学理论,2010(28)
[5]胡皓炅.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6]胡庆华.浅议如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优秀高职人才[J].中国科教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618jyw.com
创新导刊,2011(19)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