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妙用妙用数学学具,成就残缺美创新课堂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7055 浏览:226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源于:职称论文www.618jyw.com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思维特点,通常很多教师会从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其中数学学具就是一个重要的载体。那么该如何正确使用教具呢?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发现如果对标准的学具进行“残缺”处理,可以释放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成就具有残缺美的创新数学课堂。

一、克服思维定式,增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案例一】认识厘米教学片断:课堂伊始,教师让学生进行常规模式度量,很快当学生掌握了从起点0到终点之间的刻度认知之后,教师积极创设数学困境和难题,目的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加深对数学度量这一问题的认识,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师:现在我这里有一把尺子被烧坏了(后面一部分),你能用它来量小刀吗?
学生感到很新奇,非常乐于尝试,并且按照数学丈量规则,知道了其中的关键:找好起点0就行。
师:如果不够长呢?
生:可以多量几次。
师:如果起点0也不在呢?
生:用“1”当起点。
师:如果“1”也没有了呢?
理了思路,明白可以用没有起点0的残尺来丈量书本。教师让学生用起始刻度为3厘米的残尺来量,结果学生发现,刻度量到6厘米,那么如何算长度呢?通过自己的实践得知:用6厘米减去3厘米,就是3个1厘米。
通过教师循循善诱,让学生步步深入到数学情境中解决问题,这时候学生发现起点可以不是0,这样一来思路就被打开,创新思维开始形成。最终学生发现了“大数减去小数”的计算思维逻辑,深刻理解了度量的标准及数学的本质意义所在。而整节课的思维引导,恰恰是利用了残缺不全的学具。这种教学模式既是对数学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替换”意识,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案例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片断:讲授100以内数时,教师从直观形象的学具小棒入手,让学生分别摆出一些数字。从1到100,学生可以将10个捆成一捆,建立比较形象直观的数字概念。当学生建立固定模式之后,教师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设置数学困境。
教师让学生准备15根小棒,但是却要表示出75,这样学生产生了困惑。很多学生觉得不可能,毕竟根据手头的材料无法摆出这样的结果。但教师依然微笑,启发并鼓励学生看看到底能不能摆。
师:每个人都有20根,想想看能摆吗?
生:能,我可以借同桌的。
通过这种启发让学生懂得遇到困难需要发挥团结协作精神。不少学生3个人一组,自由结合来摆。为了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继续引导能不能用什么来代替。此时有学生想出办法,用一根水彩笔代表10,7根水彩笔就可以代表70,剩下的摆出5根小棒。
教师故意让学生少准备学具,设置数学难题,借此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假设数学思想,达到其对数学本质的深刻理解和领会。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积极渗透数学思想的创新和探索,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和推广。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勇于说“没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懂得:数学的困难在于思想,只要肯思维,就可以找到答案。

三、再造数学想象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案例三】圆的认识教学片断:教师在教学认识圆时,采用实物圆规来进行画圆的操作。学生掌握了其中的操作步骤,明确知道要确定半径的长度之后从原点出发画圆,但此时教师采用困境设置,进行学具残缺处理,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其灵活多变的数学思维能力。
师:现在大家手里的圆规坏掉不能使用(两条腿一长一短),请在你的纸上画出一个圆。
生:不用圆规,沿着三角板中的圆形描画一圈。
那是否只有这一种方法呢?学生继续思考实践:找两只铅笔,用细线缠紧之后,一个学生固定一支铅笔,另一个学生就可以绕着其转动一周画出圆来。由此学生打开了思路,教师继续启发:如果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大家都可以来做游戏,怎么来画呢?这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并且还要顾及到可操作性。学生根据画圆的基本操作要素找到答案:两个人拉一根绳子,一人使劲固定一头,另一头绑紧粉笔,拉近绳子,围绕转一圈就可以画成一个大圆了。甚至有学生说用一个足够长的竹竿,自己站在操场,一挥而就,一个圆就成功了。学生的思维继续展开,教师继续设问:如果围绕城市修建一条环城公路,要求公路线符合标准圆,该怎么做呢?学生展开想象,提出要从地图上画圆,而后交给施工队来做即可。
课堂教学惯用的是常规思维模式,学生容易产生固定模式,阻碍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教师能够从想象入手,让学生实现“有一个超级大的圆规”这个梦想,设置了数学困境,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经验来解决数学难题。在经验不断累积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迁移等拓展延伸思维得到了很深刻的体现。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并发展其创新思维能力,但如何进行思维创新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却常难有好的载体。学具的妙用,为创新课堂教学打开了一扇窗户,也为我们小学数学的创新课堂勾画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责编 袁 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