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文本阅读指导对策初探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4881 浏览:12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文章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是发挥学生数学学习潜能的重要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学会阅读文本,并能与文本及教师进行互动,从而认识和理解文本,达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的目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学会阅读数学,并会利用图文转化读数学,使数学信息在阅读中进行深化理解,从而能够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文本阅读;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1002-7661(2013)25-230-0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观念不仅被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也越来越多的被落实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入大量、有效的文本阅读,使学生掌握数学信息,反之也使数学信息在阅读中进行深化理解,从而能够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数学文本阅读的意义

说到阅读,很多人会联想到的是语文或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读课文、读段落,而数学课堂的教学是依靠认真听讲和大量的解题练习。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正逐渐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强调记忆背诵,转变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因此,进行数学阅读指导实践,可培养学生树立阅读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数学文本的发展价值。阅读是数学学习活动形式之一,是思维的基础。数学文本除了一般的概念外,还包括公式、符号、法则、应用题和图表等,数学阅读是指学生围绕数学问题,通过阅读数学公式、法则、图表等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观点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它是用已知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来理解、领会数学文化的过程。

1、文本阅读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

现行数学课本提供的素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见数学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转化,而数学阅读是顺利有效地进行转化的途径。学会阅读数学文本是学会数学的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含义,是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第一步。

2、文本阅读是发展小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数学信息,汲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促使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文本最本质的特征。

3、文本阅读有利于为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阅读能力是未来生活所需的一种技能,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放在重要的位置。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必须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技巧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领域;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生数学文本阅读指导的具体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文本的解读,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文本阅读作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将是基础的基础。新课程改革以后的教材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所选取的数学素材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其内容编排形式活泼新颖,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具趣味性和可选择性;例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多层次性和多角度性,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文本图文并茂,内涵丰富,具综合性和实践性。由浅入深的变化更能抓住学生的心,是数学课堂改变了原有的呆板形象,变得更加活跃,更能激发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抓住这一特点,再通过巧妙地利用数学文本,以教科书为载体,以与教科书相关信息为阅读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与文本进行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对数学文本的解读能力。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读数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文本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紧密相连,很多数学知识都是生活的原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让文本知识的学习和真实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唤醒学生旧的知识结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而阅读。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让学生观察: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蝴蝶欢快的飞舞着,还有谁在飞舞?学生会说:“有蜻蜓、七星瓢虫等等。”“大自然是美丽的,你能发现蝴蝶、蜻蜓、七星瓢虫,他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教师适时的提醒能够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认识,不一会儿就有学生说:“他们左右两边都一样。”生2:“他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了自己的认识,这些在平时生活中的观察在数学课堂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告诉他们两边完全一样就可以称之为“对称”。获得了对“对称”的初步理解,教师接着启发“生活中还有对称的物体吗?”学生们说的不亦热乎,有天安门、故宫、风筝、鸟儿……这些都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一上来就非常热闹,但又不失严肃,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今天的课要学什么?与蝴蝶、天安门有什么关系?”问:“在数学中有没有对称的图形呢?”同学们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把天安门画下来得到的图形,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样,课堂一开始学生就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了数学,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认识了对称,再了解轴对称图形以后,通过阅读对概念进行加深和巩固,并加入自己的理解,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可阅读性和理解性,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 摘自:写论文www.618jyw.com
源于:本科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