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两点对品社学科活动教学两点深思学年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6772 浏览:218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小学生爱活动,爱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活动教学不失为一种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好教学方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但要想真正通过各种活动起到震撼学生心灵、影响其行为的作用,避免出现学生在活动时可以“表演”得活灵活现,“说的比唱的好听”,但在平时的生活中依旧我行我素,坏习惯、坏脾气一样不缺的情况,还需要我们品德教师在活动教学中进行深层次地探索。如果我们的德育仅仅使学生收获了道德知识,道德概念,却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对于学生的整个成长历程而言,又有什么用呢?因此,活动教学要能使学生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才是最重要的事。实际上,这也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618jyw.com
正是品德教育的难点所在。通过这些年在课堂上反复实践摸索,得出以下两点思考:

一、角色定位:老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在本课程中,教师主要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投入活动,支持他们的各种尝试,同时也在进行着与学生的合作,一起共同建构课程。比如教学《新学期,你好》这一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寒假生活交流会”,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畅谈自己在寒假里的故事,说一说自己的寒假之最,交流一下自己在寒假里学到的本领。在活动中,我注意收集从学生那里反馈过来的信息并将它们进行分类。如:快乐、烦恼、有趣、得意等,并根据这些信息深入展开讨论,让学生共同分享寒假生活的各种体验,帮助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互相尊重他人的好品德,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对新学期满怀希望。

二、活动定位: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品德与生活,顾名思义,就是把品德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品德,在品德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时下,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人性的多样性,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因为学生经常可以从社会生活中看到大量与课堂传授的道德认识不一致的现实,就会对课堂上所传授的道德认识产生怀疑和困惑,从而把在课堂上获得的道德观念抛在脑后。而从品德教育的根本而言,不是仅仅把崇高的言论停留在口头上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把道德理念体现在自己的实践中、贯穿在行动上。可以这样说,学生的日常行为训练是一条线,而品德课则是这条线上的珍珠。光有珍珠没有线,道德行为的“项链”还是串不成的。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品德活动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意志,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教学《春天说了什么》这一活动时,我首先带领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春天、观察春天,让他们了解到春天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和春天玩。在玩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内心深处就有了一种想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通常会根据教学需要和主题的不同特点,寻找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的结合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交友生活,使儿童从中获得对道德价值的体验和感悟。
学习《父母的工作》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我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夸夸自己的父母。有个孩子的父亲是“蹬神牛”的,遭到小组内其他同学的嘲笑。于是在课堂上,我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重新回归生活,通过自己的经历使学生认识到大人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在为人们的生活服务,都应得到尊重。一走进生活,学生的情感一下就被激活了,孩子们开始大胆地赞美自己的父母,并由赞美升华为欣赏。在情感的碰撞中道德认识得到了提升。
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活动,其实还是非常多的。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提出要给学生布置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每天做一件家务事。通过持久的日常训练培养学生关心家人、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应该是品德活动的好方法。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设计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一做简单的家务劳动;中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做关心家人、关心他人的事;至于高年级学生,应该引导他们放眼社会,自觉组织社会公益劳动或者为社区服务都是很好的训练方式。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平凡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让他们学习学习自己身边的人。
生活就是教材,只有让教育活动回归生活,才能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提升。关键看我们是否把生活作为一种无穷尽的资源,成为活动的依托;是否能及时抓住道德中的盲点,重塑生活,使认知的主体得到道德的提升。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尊重儿童们的天性,尊重他们的自然生活,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束缚。
总之,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过程中,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老师的支持、合作和引导,通过这些方式,尽量将儿童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对儿童的生活、对他们的行为规范、道德观念、思想品德等各方面有所启发,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昭乌达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