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践数控技术“实践技能三递进”实践教学系统构建与实施中专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11507 浏览:391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为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依照地方企业需求,确立数控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并依此构建以煤矿机械零件生产线为平台的“实践技能三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按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照企业实际的产品订单和生产模式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变阶段化实践教学为系统化实践教学,变经验性技能培养为策略性技能培养,变消耗性实训为效益性实训,实现课堂环节与实践环节的深度融合,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控技术;实践教学体系
1672-5727(2013)09-0139-02
国内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数控技术等相关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很多高职院校认为高职的教学内容就是本科的理论基础加中技的操作技能。这种简单的组合,是由于没有理解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真正内涵。
课程体系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技能训练没有贯穿始终,只是作为一种课程类型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某一阶段,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相对割裂,分别设置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由不同教师进行教学与指导,不利于职业技能的系统培养。
实践教学系统性、层次性不够 实践教学安排不成体系,不同岗位、不同技能的培养相对割裂,侧重于经验性技能,而缺乏对系统性、策略性技能的培养。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依靠有力而有效并贯穿于整个教育阶段的各种实践教学。对于每一专业按培养计划所确定的最终技术应用能力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技能培养,需要进行不间断的训练。
过度夸大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技能训练中的作用 很多高职院校认为实践技能应该在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把第三学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放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而企业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如果把培养人才这一目标转嫁给企业,势必会造成企业的负担,或者使学生沦落为以重复性工作为主的操作工,达不到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由此看来,高职院校要真正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必须把主要力量和实践放在校内,以校内生产性实训为主体,才能培养出与企业需求比较接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忽略为区域性经济服务的主体办学思想 高职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区域性经济相关岗位,因此,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一定要围绕区域性经济进行调研和构建,体现区域特色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改革内容
建立“校企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 为突出地域性特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地寻求当地企业的合作,吸纳企业专家成立校企联合指导委员会,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从而达到熟知地方的产业发展、工艺水平、产品质量,领会职业技能培养的本质要求,把企业的众多要素渗透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目的。把产业发展对员工职业能力、核心技能的要求渗透到课程体系的方方面面,能够融会贯通甚至游刃有余地在不同时间组织基础不同的学生实施个性化的生产实训。
建成“矿山机械零件生产线”校内实训基地 为配合生产化的实践教学需要,学校以培养矿山机械制造工程师为目标,根据煤矿机械零件生产这一完整的生产链要求,整合校内现有的实训条件,引进企业优势资源,按生产流程中的不同功能规划生产车间,并营造出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及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构建以“实践技能三递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打破传统的“教学过程分段式、教学形式分类化”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力培养三递进、岗位适应三递进、知识掌握三递进”的适应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实践技能三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确立数控技术专业矿山机械制造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并根据“矿山机械制造工程师”主要岗位群及相关岗位能力要求,深度融合课堂环节与实践环节,以“矿山机械零件生产线”校内实训基地为平台,构建以生产周期为导向,突出岗位技能系统性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同一生产过程,利用学生在校期间的不同阶段,实现能力培养从“认知—试用—应用”的三递进,岗位适应从“走向职场—走进职场—纵横职场”的三递进(学徒工—熟练工—技术工),知识掌握从“知识够用—技能实用—灵活运用”的三递进的实践技能递进。(1)第一学年:主要从事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础技能的认知,以知识够用为原则,学生以学徒工的身份进入生产线,使学生一入校就感受到企业的气息,角色随之发生转换。通过设置基础认知与试操实践环节,打造学生的基础职业技能培养。(2)第二学年:以生产周期为导向,以“周、月、季”为教学单元,学生作为熟练工历练突出岗位技能培养的综合实践项目,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体验条件下,使学生在基地的全真在线工程环境中得到科学精神、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等方面培养与锻炼。(3)第三学年:前一学期以“矿山机械零件生产线”校内实训基地为平台,学生以技术工的身份在师傅的带领下从事生产性综合实训,完成真实的产品生产订单。后一学期,由于学生经过校内两年半的生产性实训和实习,已经达到企业“准员工”的技能水平,这时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不仅不会造成企业的负担,反而可提供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学校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企业又拥有了高技能的“准员工”,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如图2所示)。
具体实施
实现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深度融合 淡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界限,实现课程与实训融合、教室与车间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融合、学生身份与学徒身份融合、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融合。
遵循“同一工作岗位,多角色参与”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实施模式 在同一生产车间、同一工作岗位,同时存在多种角色共同参与、团结协作的实施模式,角色的参与者有学徒工(一年级新生)、熟练工(二年级学生)、技术工(三年级学生)以及师傅(专任教师+企业人员)等。其中,师傅担任对生产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产品检验与实践过程监控的工作;技术工是完成生产订单的主要实践者,同时对熟练工进行技术指导;熟练工在师傅和技术工的帮助下参与生产,同时对学徒工进行认知答疑;学徒工对生产过程进行观摩的同时,辅助进行相关工作任务。 实施效果
改善了实训条件 通过该项目的构建与实施,整合了原有资源,购置了相关设备,按照“矿山机械零件生产线”的不同功能规划了生产车间,并营造出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及管理模式。设备先进,工位充足,在河南省乃至中原地区具有领先水平,可以满足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机电一体化等专业近5000名在校生的实践教学及技能培养任务,学生人均实训学时达20周、共600学时。
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数控技术专业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对原有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构建了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施了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将原有专业课程技能融入生产过程中,教师边教边学,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让每一个学生对工作过程及岗位任务有一个完整的体验,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人才培养质量也不断提高。经过,2012届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企业满意率98%以上;2010年,在第四届全国数控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中,我院荣获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优秀组织奖”;2011年,在第二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中,我院数控车工代表队取得了数控车工组团体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展示了我院学生在机械加工方面的实力。
提升了师资队伍水平 为满足实践技能的教学需要,数控技术专业采取外出培训、下现场实践、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历等措施,不断加大“双师型” 教师培养力度。经过建设,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特征,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徐卫东.职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业能力开发与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10(4).
张丽华.数控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4).
[3]王少岩,赵歧刚.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3).
[4]马强.实践课程的教学评价探讨[J].新西部,2009(9下).
[5]陈淑庄.高职院校“基础”课形成性教学评价思路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
[6]马少君.论高等院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1).
[7]孙伟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6(3).
作者简介:
刘东晓(1969—),男,河南襄县人,硕士,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电气方面的教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