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品德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创新教育探究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7564 浏览:246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前,我们基础教育逐步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许多学科都在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然而对于我们的道德教育来说,则不乏空洞而留于形式的说教。思想品德课的创新教学是指在传授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创新教学?创新教学应具有哪些特点?这是值得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与社会》;创新教学
前言:摘自: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懂得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就是高尚品德,就要从《品德与社会》的基础性教学上入手,教师要善于运用创新的手段,积极开发学生在此方面的思路,利用县城的理论基础,加上对实际生活中的诸多实例做出分析,才能让学生获得长足进步。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创新教育的理论探索

1.微型探索。

基于课堂的有限时空,学生有限的知识积累,经历体验及心智不成熟状态,在课堂研究性学习中,贵在指导学生掌握“探究三步骤”:1是什么?明确发现.描述问题;2为什么?探究问题的成因;3怎么办?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必须做到:1尽量缩小探索的范围,让学生明确方向易于收集.查阅资料,迅速进入问题实质;2注意探索问题情境的难度、梯度及学生的知识能力,促使全体学生均能只要“伸伸手”,就能摘到“桃”;只要“跳一跳”,就能摘更大的“桃”;3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最大限度发挥其创造潜能,激发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2.体验快乐。

著名教练米卢的“快乐足球”的理念,把中国足球队带进国人期待了几十年的赛场。教学也应从兴趣.好奇心入手,快乐学习。好奇心是学习的内部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求真理的。”(乌申斯基)借助古诗词.照片.图片.漫画.歌曲.猜谜.录像.新闻.文艺作品片段.影视故事.绝对挑战.名家访谈等手段,通过“亮点”、“热点”、“焦点”、“新鲜点”、“疑问点”等外在刺激,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培育好奇心;通过让思想政治学科展示生活之美,探寻人生的鬼斧神工的伟力之源,让学生爱思想政治,达到愿学.爱学.乐学。

3.遵循个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但是‘人’和‘才’是可以分开的。有的人是‘人’,又有‘才’,就是‘人才’;有的人是‘人’,没‘才’,就不能叫‘人才’;有的人有‘才’,不是‘人’,当然也不是‘人才’。而且与其有‘才’不是‘人’或不像‘人’,宁可是‘人’,没有‘才’,可以少干坏事。”教育名家吕型伟先生这段发人深省的言论,精辟地指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然后,才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宏愿!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课堂实践创新

1.注重情感教学。

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增强号召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陶冶情操,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点和长处,宽容学生的错误;才能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教师对所教的思想品德课还要有满腔的热情,这样才能保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2.转变教学角色,让学生有自由驾驭教材的权力。

教师要自觉调整自身与学生间“配角”与“主角”的关系,要从知识的权威者变成知识的组织者.协调者和促进者。要关注学生真是需要多与学生开展对话。不要老是给学生呈现现成的结论和答案,要给学生信息找寻能力,让他们在自主选择中增长创新的兴致。通过巧“导”,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的配角地位解放出来,把驾驭教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品质所需要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问题意识。首先,要允许批评.允许怀疑.允许争论。因为批判是创新的重要条件,怀疑是创新的前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想问题和质疑的态度十分重要。其次,要给学生以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思维和自我表现,可以让学生去开拓思路,去观察分析,去探寻衅的方法,让学生去概括、去检验、去突破。
总结:
利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转换自己的身份,并且主动提问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可以真正帮助小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内容的理解力提升。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备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有主人公意识,一边学习一边总结,最终才能确保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强化,将来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参考文献:
王琴.亲和力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科研论坛. 2008(10)
张茂聪,李成泉.《品德与社会》倡导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体会[J].学科教育. 2003(02)
[3] 董飞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0(27)
[4] 靖婷婷.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