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建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建构例谈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27083 浏览:1217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者的引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探求所学的内容,进而寻求规律,掌握语文知识技能,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语文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总目标、阶段目标中都对实践性学习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在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地建构研究性学习模式,适时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背景之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模式建构

研究性语文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应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三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宗旨,遵循普通初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个性的发展规律。在教学结构程序上,教者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将启发阅读、质疑探究、点评总结有机结合,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一个“引导发现问题——筛选确立课题——搜集整理资料——形成研究成果”的学习过程。

1.引导发现问题。实践表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明,发现问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影响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成果的价值。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达到这样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能够根据教材特点,恰到好处地创设让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深层次的研究性学习领悟文本的深层意义。
2.筛选确立课题。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需要我们能够立足实际,做到从纷繁复杂的“问题”中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选题应遵循“实际需要、量力而行、可研究性”的原则,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可以从学生所发现的问题中进行筛选,可以选择富于地方特色的研究性课题,也可从体现教学要求、落实教学任务的角度进行选择。
3.搜集整理资料。确立好研究的专题,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搜集整理资料,开展具体的实践研究。作为教者应教给学生查阅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如可采用“滚雪球”式的方法进行资料搜集,让学生先查阅几篇与研究专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充分消化的基础上,围绕发现的新线索,扩大查阅的范围。对于复杂性的研究专题,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实施方案,分工协作,明确自己的任务。
4.形成研究成果。在相关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经过课堂的讨论交流,可要求学生将讨论结果或心得整理下来,尝试写成小论文,从而形成研究的成果。

二、案例展示

以笔者教学《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为例,教学完这两篇文章之后,教者适时引导学生将孔乙己和范进这两个人物进行比较,以此激发学生问题质疑的兴趣。
师:孔乙己和范进是鲁迅和吴敬梓作品下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这是两个生活于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们同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样的穷困潦倒,但不同的是范进最终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而孔乙己直到死也与富贵无门,对于二者你们有哪些感兴趣的话题要问呢?。
生1:我想知道孔乙己和范进的性格内涵有哪些差异?
生2:在古代封建社会,出现像孔乙己、范进这类四体不勤、手无缚鸡之力、生活困顿的读书人,这是一种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生3: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制度?这种制度对于老百姓有着怎样的影响?
生4:孔乙己是唯一“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人,我想了解在封建社会服饰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笔者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自由选择确立研究话题,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室资料进行主题研究,寻找问题答案。两个星期后,一篇篇个性鲜明、新意迭出的小论文呈现在我的案头。如,《浅谈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而优则仕——浅谈中国古代的官吏制度》、《科举制度对民众的社会心态、行为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服饰与社会阶层的联系》等等。虽然这些文章不免幼稚与不成熟,有的还算不上小论文,但体现了学生辛勤探索的智慧结晶,实现了一个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多元文化探讨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收集分析信息、多角度认识问题、表达与讨论观点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三、问题注意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个综合学习的过程,必须参与、研究、创新三者结合,相辅相成,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只有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