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视角下儿童观与儿童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5197 浏览:169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或者说,是人们在哲学层面对儿童的熟悉。儿童观问题实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观念问题,它与教育观、教师观是紧密相关的。历史上来看,儿童观的演进历史是一部发现儿童、解放儿童的历史。儿童观的演进与人类对世界、对自身的熟悉密切相关,儿童、儿童观的背后是对人、人性的熟悉。在整个学前教育或者整个儿童教育中,儿童观是学前教育的脊柱。儿童观与教育观紧密相连,儿童教育总是以一定的儿童观为条件|教育论文网|。儿童作为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重要因素,是教育目的指向结果的反映者。对儿童的看法影响着对教育过程其它构成要素的熟悉,对儿童的不同看法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目标、教育策略和教育行为。而不同的人性论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长、教师的儿童观,进而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留下深深的印迹。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对儿童的熟悉还存在着不同的误区,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家长、教师的人性论思想出现了偏差。因而,在人性论视野中重新熟悉和审视儿童观,对于教学实践的改革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阐述了儿童观与人性论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然后以人性论观照下的儿童观的发展线索为主线,分别论述了持自然人性论的教育家的儿童观,理性人性论观照下的儿童观,社会人性论观照下的儿童观。并在分析不同教育家、思想家的人性论对儿童观形成的影响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人性论与儿童观的联系。其次,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儿童教育中产生儿童观误区的人性熟悉。提出了儿童教育中儿童的物化、工具化以及本真的异化,并探讨了其背后的原因是由于对人性熟悉的抽象化、片面化、静止化所产生的。提出要以一种联系的、整体的观点来熟悉人性,来熟悉儿童。再次,针对上述问题,阐述了人性与教育的结合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教育与人性的相互不断完善;不同人性论对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不同影响和要求。最后,提出了儿童观的人性回归与儿童教育的人性化。【关键词】:人性论儿童观儿童教育误区人性化
【论文提纲】:摘要6-7Abstract7-9第一章绪论9-23一、问题的缘起9-11(一)现实儿童观与儿童教育扭曲所引发的思考9(二)儿童教育研究中人性假设维度的偏狭9-10(三)教育学所研究的人性与其他学科有重大区别10-11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一)研究的目的11-12(二)研究的意义12三、核心概念界定12-15(一)人性论12-15(二)儿童观15四、相关文献综述15-22(一)关于教育学中对“人性”问题的研究15-19(二)有关儿童观的研究19-22五、研究思路与方法22-23第二章人性观、儿童观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23-30一、不同视角下的人性观23-26(一)自然人性论23-25(二)社会人性论25(三)教育人性论25-26二、不同视角的儿童观26-28(一)“善良”“邪恶”观26-27(二)“白板”“潜能”观27(三)“小大人”“儿童”观27-28(四)“边沿”“中心”观28三、人性观、儿童观两者之间的关系28-30(一)人性观是儿童观的条件|教育论文网|与基础28(二)理想儿童观的建构依靠于多层次的人性观28-30第三章人性论视角下的儿童观系谱30-39一、自然人性论视角下的儿童观30-34二、社会人性论视角下的儿童观34-37三、理性人性论视角下的儿童观37-39第四章儿童教育中儿童观的误区与人性反思39-45一、儿童的物化与人性熟悉的抽象化39-41二、儿童的工具化与人性熟悉的片面化41-42三、儿童本真的异化与人性熟悉的静止化42-45第五章儿童观的人性回归与儿童教育的人性化45-58一、人性与教育的结合是教育的本质所在45-46二、教育与人性相互不断完善46三、不同人性论对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不同影响和要求46-51(一)性善人性论与性恶人性论对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不同影响和要求46-49(二)预成人性论与白板人性论对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不同影响和要求49-51四、儿童观的人性回归51-55(一)儿童是自然的存在51-52(二)儿童是社会性的独立存在52-53(三)儿童在本质上是一种可能性53-54(四)儿童是未完成的、需教化的54-55五、儿童教育的人性化回归55-58(一)对儿童只能以人的方式来把握55(二)教育生活应适应儿童的生活55-56(三)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发展儿童的独立个性56(四)儿童教育要开发儿童的可能性56-58结语熟悉儿童熟悉自己58-59参考文献59-62后记6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