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育思想与我国人才培养方式革新

更新时间:2024-01-22 点赞:6495 浏览:211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中的核心概念,也是现代人所应有的重要素质,惟其如此,个体的人才能成为自己生命活动的自由自觉的实践主体。可以说,全部教育活动的立论基础无法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90年展的大学素质教育改革所要体现的也就是主体性教育思想。如何用主体性教育思想指导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本文所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概念及组成要素的分析框架,依据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论,来反思大学人才培养活动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等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性的改进措施。本研究除导论和结语之外,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历史回顾。先容建国后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这一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梳理,从中发现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弊端难以消除,高等教育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重视不足。第二部分是理论先容。着重对主体性教育思想进行了阐述,界定一些相关概念,概括了主体性教育思想的要义,并指出倡导主体性教育,凸显人的主体性地位及价值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现状。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大学的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管理方式等方面揭示了当前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追根溯源,查找问题深层的原因之所在。第五部分是改革策略。在主体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对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做如下改革尝试,包括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师生关系、改革教学方法、营造、同等的教育环境,培育学生的主体性品质等方面,以提升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提高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词】:主体性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论文提纲】:摘要4-5Abstract5-8导论8-15(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8-9(二)核心概念界定与本文分析框架9-10(三)文献综述10-13(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3(五)创新与不足13-15一、建国后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15-20(一)50年代学习前苏联的专业教育模式15-16(二)80年代拓宽专业设置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16-17(三)90年代以来大学素质教育改革17-20二、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基础——主体性教育思想概述20-27(一)主体性教育的相关概念界定20-21(二)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提出21-22(三)主体性教育思想的要义22-25(四)主体性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25-27三、基于主体性教育思想的视角探析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27-30(一)培养目标上重共性要求、轻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27-28(二)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28-29(三)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压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29(四)教学管理刚性有余、弹性不足29-30四、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0-33(一)教育价值观上注重社会本位的和共性要求30-31(二)指导思想上是现代主义思想范式31(三)管理思想上是刚性的科学管理范式31-33五、主体性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3-38(一)确立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标33-34(二)营造、同等的教育环境,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品质34-35(三)教学管理从重控制到保障学生的学习自由35-36(四)教学方法从灌输到启发、对话36-38结语38-39参考文献39-43致谢4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