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均衡视角下环境保护公众介入机制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34600 浏览:1587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世界范围内环境政策的发展正经历从单一的命令控制型向政府管制、市场机制、信息公然和公众介入等多种形式协同作用转化。作为环境政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信息公然和公众介入制度在中国面临着现实需求强烈和制度供给不足的矛盾。本文试图以社区环境圆桌会议这一公众介入模式为例,探讨公众介入环境保护在中国的作用机制、政策效果和制约因素,从而为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介入制度设计和改进提供政策建议。本研究首先先容了不同类型环境政策模式及其比较,特别阐述了环境政策演进中公众介入手段的强化。在先容公众、公众介入的基础上提出环境保护公众介入,随后先容国外环境公众介入的概况,重点先容了日本水环境保护中公众介入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了中国环境保护公众介入的发展阶段和总体情况,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问题,阐述了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其次,本研究阐述了环境保护中公众介入的理论基础:1.基于政治发展对立理论提出的经济发展、环境公众介入和人与环境和谐度的辩证关系,提出只有提高包含公众介入在内的环境政策的有效性,才能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2.基于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模型,提出了环境保护必须引入公众介入等社会性气力|教学论文范文|,才能对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进行有效弥补,改善目前环境治理的困境;3.基于制度变迁和制度交易理论,提出了环境保护领域也需要实现从重新分配经济上风的制度交易向重新配置经济机会的制度交易的制度变迁,也即通过信息公然和公众介入等制度安排,改变不同的环境保护相关利益主体的成本——收益比率,促进环境问题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环境合作和利益均衡,促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制度变迁,提出环境公众介入的条件和合作规范机制。论文在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众介入的共同作用机制——利益的博弈和均衡。第三,基于促进环境利益博弈和均衡的制度安排考虑,本研究提出了公众介入环境保护的新模式——社区环境圆桌会议制度。基于环境质量供求关系曲线,本论文设计了社区环境圆桌会议的理论模型,阐述了环境圆桌会议的政策设计思路:通过和其它环境管理手段协同作用,提高环境质量供给水平;通过信息沟通和共鸣达成,引导公众对环境质量的理性诉求。论述了政府视角下的政治企业家模式和政府职能转变,企业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机制和社会契约,以及公众介入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性和功能性实现等环境圆桌会议作用机制。在先容社区环境圆桌会议的具体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对江苏进行的社区圆桌会议试点工作进行了实景记录、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并对水专项实施过程中的两次社区环境圆桌会议进行了具体案例分析,分析了社区环境圆桌会议的关键要素分别为政府官员的第一行动人的角色、公众中的引领者、企业家中的先行者,提出了社区环境圆桌会议所需的制度框架。在对基于环境信息公然和公众介入的问卷调查基础上进行了统计分析,由此看出在这两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在政策层面,要加强环境信息公然和公众介入法制建设,在组织层次,要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和公众介入的监视和保障制度,在操纵层次,要强化基于网络和电子政务的环境信息公然和公众介入的平台构建等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论文总结了我国环境保护公众介入存在介入水平较低、介入渠道不畅、多为末端介入、常表现为信访或件、体现出随机性和被动性、基于公众个体的成本——收益分析而作出选择、还不是我国环境治理的主要推动气力|教学论文范文|等问题,并剖析了主要原因:宏观方面的国家治理模式、政府管理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司法保障不足、社会发育水平不足、地方政府应对能力欠缺、公众介入技术支撑不够、介入渠道缺乏、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表现较差等情况,提出了我国公众介入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和展望:制定我国环境保护公众介入的战略,改革政府环境管理模式,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减排中纳入公众介入元素,引导环境公民社会的长大和发育,推进公众介入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有序开展公众介入环境保护的试点,推进环境信息公然、专家支持和媒体公然机制等有利于公众介入环境保护的技术保障,加强对公众的环境宣传和环境教育,推进企业环境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介入利益均衡社区环境圆桌会议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5-7Abstract7-151第1章环境政策演进与公众介入手段15-421.1环境政策工具的演进15-161.2不同环境政策模式及其比较16-231.2.1强制性政策手段16-171.2.2基于市场的手段17-191.2.3基于信息公然的手段19-231.3环境政策演进中公众介入手段的强化23-371.3.1公众和公众介入241.3.2环境保护中的公众介入24-271.3.3国外环境保护中的公众介入27-371.4研究问题的提出37-381.5研究内容、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38-421.5.1研究内容38-391.5.2研究框架39-401.5.3研究方法40-422第2章环境保护公众介入的理论基础42-972.1政治介入视角下的环境保护公众介入42-462.1.1经济发展、政治介入和政治稳定42-432.1.2经济发展、公众介入和环境保护43-462.2政府、企业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环境公众介入46-512.3科斯定理、环境制度变迁、环境合作与公众介入51-732.3.1从庇古税到科斯定理:公众介入的经济学基础51-552.3.2环境制度变迁中的公众介入55-642.3.3环境合作和公众介入64-732.4中国环境保护公众介入典型案例73-972.4.1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73-792.4.2怒江大坝工程事件79-842.4.3厦门PX事件84-912.4.4基于三个案例的分析91-973第3章社区环境圆桌会议的理论模型和作用机制97-1183.1社区环境圆桌会议的引入97-1023.2社区环境圆桌会议的理论模型102-1103.2.1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环境选择102-1043.2.2缓解环境质量供需矛盾的潜在路径104-1053.2.3社区环境公共品供给机制105-1073.2.4社区环境圆桌会议的政策设计107-1103.3社区环境圆桌会议的作用机制110-1183.3.1环境保护利益格式|教育论文范文|的维护110-1113.3.2社区环境圆桌会议的作用机制111-1184第4章社区环境圆桌会议制度设计与实践118-1514.1社区环境圆桌会议制度设计118-1224.2社区环境圆桌会议在江苏的实践122-1294.2.1项目实施情况122-1244.2.2会议实施效果的分析124-1294.3社区环境圆桌会议的典型案例129-1364.3.1Y市经济开发区第一次社区环境圆桌会议129-1324.3.2Y市经济开发区第二次社区环境圆桌会议132-1364.4基于社区环境圆桌会议典型案例的分析136-1404.5影响社区环境圆桌会议效果的关键要素和主要节点140-1484.5.1第一行动人的角色140-1444.5.2公众介入的引领者144-1454.5.3企业家中的先行者145-1474.5.4影响社区环境圆桌会议的主要节点147-1484.6多元协作性社区治理视角下的社区环境圆桌会议制度框架的建立148-1515第5章基于社区环境圆桌会议的环境信息公然和公众介入分析151-1675.1问卷设计与调查151-1535.2公众介入和环境合作的成天职析153-1565.3公众介入和环境合作的软件条件156-1615.3.1公众环境意识156-1585.3.2政府环境治理理念158-1615.4公众介入和环境合作的硬件条件161-1635.5问卷调查的主要结论163-1655.5.1公众介入和环境合作的交易成本仍较高163-1645.5.2公众介入和环境合作的软件条件有待完善164-1655.5.3公众介入和环境合作的硬件条件仍显薄弱1655.6政策建议165-1676第6章政策建议与主要结论167-1786.1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介入存在问题和原因167-1706.1.1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介入存在的问题167-1686.1.2影响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介入问题的原因168-1706.2我国公众介入环境保护的展望170-1726.3推进社区环境圆桌会议制度的政策建议172-1746.4主要结论174-1766.5创新点176-1787参考文献178-1828附录182-1888.1调查问卷182-1868.2个人简介1868.3参加课题1868.4研究成果186-1889致谢188-19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