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形势下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案例革新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30970 浏览:1369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制定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人本理念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探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文采用了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原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实际经验。研究中引入了当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特别是吸取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大胆鉴戒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努力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特色,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个性特长的培养。对目前国内外教育理念的主流观点和教改实践中的成功范例进行了概要评述,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管理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进行了理论探究。为了解决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的理论难点,对教育目标的重建、学生中心地位的保障、隐性课程的显性化、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机制创新、“宽进严出”的管理机制、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理论研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理论观点。制定了与理论研究相对应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人本理念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色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定了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色,注重学生基本素质、个性特长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包括主辅修、创新教育、实践教学、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创建了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文化素质教育方案;创立了以学分绩点、弹性修业年限、创新学分为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学绩评价系统;建立了专业技能练习、教师技能练习、科研技能练习、工种练习相结合的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和实践了隐性课程方案。制定的实施方案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试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关键词】:大众化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论文提纲】:摘要4-5ABSTRACT5-10第一章概述10-111.1选题背景101.2研究目的101.3研究方法101.4效益与影响10-11第二章背景研究11-14第三章现状研究14-273.1培养目标的探索14-163.1.1同志“三个面向”思想的现实意义143.1.2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解143.1.3同志“四个统一”阐明的观点14-153.1.4师范教育的不可替代性153.1.5“应用型大学”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5-163.1.6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必须办出特色163.2教育管理机制的改革16-183.2.1全方位开放的教育制度16-173.2.2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人才质量观173.2.3建立各类教育的立交桥173.2.4高等教育的开放性机制17-183.3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18-203.3.1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等教育183.3.2拓宽专业口径,提高适应能力183.3.3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8-193.3.4构建创新教育体系19-203.3.5实践能力培养203.4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20-223.4.1理工结合,文理渗透203.4.2培养复合型人才20-213.4.3办出学校特色,发挥独占|语文教学论文|上风213.4.4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强化育人环境的功能213.4.5把学科作为工具而非枷锁21-223.4.6开设综合课程223.4.7建立实践教学体系223.5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22-243.5.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22-233.5.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基本原则233.5.3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33.5.4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发“智力活动潜能”23-243.5.5正确应用现代教学手段243.6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24-273.6.1制度创新的观念转变24-253.6.2实行学分制,全面评价学生25-263.6.3教学管理模式改革26-27第四章前瞻研究27-444.1教育目标的重建27-284.1.1满足“用户”的共同需要——关键能力274.1.2适应“用户”的利益标准——实践能力274.1.3赢得“用户”的制胜秘诀——个人特色27-284.2学生中心论的诠释28-294.2.1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28-294.2.2真正实现因材施教294.2.3激发学生的成功294.2.4优化教学内容294.3隐性课程的“显性化”29-334.3.1促使最佳知识结构的形成29-304.3.2增加实践机会,获得实践能力304.3.3发展非智力因素30-314.3.4激发学习兴趣314.3.5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314.3.6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31-324.3.7师德的修养324.3.8重视心理保健,提高身心素质32-334.4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机制创新33-364.4.1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机制转变33-354.4.2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机制创新35-364.5“宽进严出”与管理制度变革36-414.5.1“宽进”与“严进”的辨析37-384.5.2“宽进”的机制当与“宽松”的管理并行38-404.5.3学习质量评价鉴定改革40-414.6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41-444.6.1正确理解创新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基本内涵41-424.6.2有利于“创新”的知识424.6.3培养“创新”的教学策略42-44第五章应用研究44-575.1培养目标的标定44-455.1.1基本素质445.1.2专业知识能力结构445.1.3个性特长44-455.2课程体系的构建45-465.2.1突出主干课程455.2.2灵活专业方向455.2.3实践技能练习课程化455.2.4实施人文素质考核455.2.5留意开发学生特长45-465.3课程设置46-505.4实践教学体系505.5辅修505.6文化素质教育方案50-525.6.1方案构成50-515.6.2方案评价51-525.7创新教育实践52-535.7.1开设科研课525.7.2鼓励学生发挥特长525.7.3创新能力评价52-535.8隐性课程建设535.8.1培育师德,树立风范535.8.2加强指导,着力服务535.8.3营造氛围,提升品味535.8.4改善环境,积极诱导535.9学年学分制与成绩考核53-575.9.1学制与修业年限53-545.9.2课程设置545.9.3学分计算54-555.9.4考核与成绩记载555.9.5课程选修55-565.9.6导师制565.9.7其他56-57第六章结论57-61致谢61-62作者简介6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